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轄,法團校董會下由校監、校長及副校長帶領行政小組管理主要範疇的事務,包括: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透過領導層、中層及教師三個層面促進學校持續發展。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本校於2015年4月1日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委任校董八位、獨立校董一位、教員校董兩位、家長校董兩位、校友校董一位及校長,共同肩負管理學校的責任,並落實校本管理措施。 |
環保政策 |
:
| 將環保意識融入校園管理、生活及學習,師生員工落實節約能源、善用資源,並致力推行環保教育、環保採購及綠化校園。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 持續完善課程,有策略地推行自主學習,從而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提昇學習效能。
2. 建構正向校園,推動正向管教,幫助學生邁向正向人生,感受生命之美。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1.善用小班教學策略以加強互動及照顧個別差異。2.推行全方位學習以豐富學生學習經歷。3.組織戶外學習及境外交流活動以擴闊視野。4.推行英普語境教學,小一小二以普通話教授中文。5.注重體育發展,設早操,各級設特定體育課(小一:舞蹈;小二:游泳;小三:足球;小四;網球;小五:欖球;小六:攀石;小一至小六:電子體育課)。6.注重宗教倫理教育及品德培育。7.各級設科技探究及電子學習以發展學生運用科學、科技、機械及數學解決生活難題的能力。8.設跨學科全方位研習週。9.小四至小六設戲劇課。10.時間表設相連教節及功課指導課,教師亦可按需要安排增潤活動。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從閱讀中學習:透過不同的閱讀活動幫助學生學會閱讀、享受閱讀,並從閱讀中學習。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透過電子學習幫助學生善用資訊科技搜尋資訊及進行自學。
3. 科技學習:以常識科為經,其他學科為緯,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研習,讓學生深化課堂所學。
4. 德育及公民教育:週年教育主題價值元素滲透學科及活動,幫助建立正確價值觀。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課程及教學計劃中加入發展共通能力的元素:藉探究及討論等活動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及解難能力,藉小組特定任務發展學生的協作、溝通和創造能力,藉電子學習發展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及自我管理能力。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培育學生的品格強項,幫助學生全情投入生活,建立生活目標及意義。透過信仰培育課、德育課及成長課,讓學生有系統地認識(正向心理學)何述的美德及品格強項,透過訓輔活動及相關學非科的課堂學習深化所學、反思所學及活出所學。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拔尖保底課程、個別學習計劃、課後輔導、協作教學。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及早識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一學生,為他們提供輔導。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定期駐校,全校教職員協力跟進多元學習需要及情意發展。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教師定時進行課程剪裁及學教調適,照顧班內同學的個別差異,幫助同學展現自己的能力。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家長教師會舉辦多元活動,積極推展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例如:聖誕聯歡、學校旅行、家長日、家校同行親子伴讀計劃、親子旅行、家長學堂,家長義工協助初小學生午膳、各項活動進行作義工及協助收費。 |
校風 |
:
| 校風淳樸,致力培養學生德育及靈育的發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多元化的活動及服務。學生熱愛校園生活及對學校有歸屬感。 |
學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創建科技校園:透過資訊及科技學習,讓學生手腦並用,發展學生的創意及運算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
2. 創建體藝校園:透過特色體育(舞蹈、游泳、足球、網球、欖球、攀石)及藝術(戲劇、音樂、視藝)校本課程、活動及校園環境,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及發展學生的體藝潛能。
3. 創建閱讀校園:透過獎勵計劃、閱讀分享及跨課程閱讀,幫助學生學會閱讀、享受閱讀,並從閱讀中求知、明理、成才。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合作發展校本課程,教師寓教於學,並每年按關注項目安排校本專業培訓,幫助教師持續發展。 |
其他 |
:
| 五人足球隊於全港小學校際五人足球比賽、九龍東區小學校際足球比賽及「外展教練計劃」2019-2020五人足球比賽(男子組上學期)三項賽事均奪得季軍;游泳校隊在九龍東區小學校際游泳比賽獲女子丙組團體季軍、女子甲組團體優異獎,連同第一屆觀塘區小學游泳錦標賽合共贏得單項冠軍4項;田徑校隊在九龍東區小學校際田徑比賽及觀塘分齡田徑比賽2019獲單項季、亞軍各3項及團體優異獎1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