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法團校董會為最高管理組織,校長管理學校的日常決策和事務,並領導校內各行政小組、科目及功能組別,有效推行有系統的學校管理及實踐具策略的學與教方向。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成立於2009年,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教員校董、獨立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及當然校董。 |
環保政策 |
:
| 有關環保政策內容,詳見「學校生活」的備註內。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 豐富經歷,肯定自我,深化校園正向文化。
2. 優化學與教策略,提升學習興趣,強化學生自學能力。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1. 全人教育 正向思維 - 以「正向教育」,建立正面價值觀,並重視體藝發展,推動全人教育。 2. 互動學習 啟發思考 - 以小組學習模式,帶動互動學習,並推動專題研習,培養思考及共通能力。 3. 重視基礎 強化閱讀 - 重視兩文三語及數理基礎:以推行晨讀課、分層閱讀計劃及多元化閱讀活動,建立恆常的閱讀習慣。 4. 結合生活 體驗經歷 - 以活動教學模式及跨科課程,帶動全方位學習,並透過海外遊學活動擴闊學生視野。
5. 善用科技 探究學習–透過科技探究,讓學生擴闊學習經歷。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閱讀計劃:全校參與,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與視野。 2. 資訊科技:配合教育局「WiFi900」計劃及「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創新社群計劃,藉此促進本校資訊科技教育的持續發展。並積極參與本港及海外國際交流活動,提升資訊科技的教育效能。 3. 專題研習:設跨科專題研習,並配合跨課程閱讀,發揮自主探究精神,培養共通能力。 4. 德育及公民教育:通過聯科及日常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價值態度及國民身份認同。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1. 透過不同的探究性課程及活動,培養學生自學及探究的學習能力。
2. 以小組學習模式,帶動學生互動學習,培養溝通及解難能力。
3. 推動專題研習,培養思考及共通能力。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1. 強化學生的個人責任感:透過制訂班本約章、推行班本一人一職計劃、風紀及服務生團隊和獎勵計劃和光榮榜,培養學生責任感。
2. 透過家、校、社區的多元策略配合,關愛社區,營造關愛校園文化。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本校透過不同的共融活動,營造兼容的校園文化,促進學生認識和尊重個別差異。學校亦鼓勵教師修讀相關課程及為教師提供不同學習範疇的培訓,使他們更能有效地發掘和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學校透過各方面的調適措施,關顧有不同發展需要的學生,按其需要提供適切的支援,並因應家長的意願及學生的進展而定期檢討有關安排。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透過整合教育局增撥的資源(包括「學習支援津貼」、「SEN非華語學習津貼」、「加強言語治療津貼」等)、外購服務及增聘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及教學助理,並採用「三層支援模式」,及早識別和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和學習稍遜的學生。學校亦建立恆常溝通機制,教師、家長、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按能力及需要進行課程剪裁及調適:中英數均設拔尖班,另有輔導班、促進學習班:設分層課業設計、默書及評估調適以照顧能力稍遜學生。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校政開放及具透明度,家長意見及心聲容易表達。本校視家長為最好的夥伴,著力發堀家長資源,支援學校發展。另外,本校舉辦家長講座及家長會,鼓勵家長參與,協助支援子女學習,並對學校體制提出意見。本校現行不少活動,都有賴家長貢獻所長,才能順利進行。在家校雙方建立互相尊重、互信與聯繫下,更能促進學校的教學效能。 |
校風 |
:
| 本校校風純樸,家長師生關係融洽。關注小一學生適應及小六學生升中問題,舉辦不同銜接及適應課程,並舉辦家長講座及親子活動,重視學生成長。 |
學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提昇學生的成就感及滿足感。 2. 培養學生正向的生活態度。 3. 持續深化關愛文化。 4. 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5. 學生能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主動學習。 6. 持續營造良好閱讀環境,讓學生能從閱讀中學習。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每學年安排三天教師專業發展日,進行專業培訓。此外教師每學年參加不少於四項校外專業培訓,以提高專業素養。 |
其他 |
:
| 舊生會獎學金、陳英琴獎助學金、彭祖耀獎學金、周王二院獎學金、大埔七約鄉公所獎學金。比賽獎項請瀏覽本校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