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由法團校董會管理,校監、校長及校內各行政小組負責學校日常運作。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教員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及獨立校董。 |
環保政策 |
:
| 設廢物收集箱、綠化校園、環保小先鋒、識用冷氣計劃、校服及廚餘回收。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 深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持續推展電子學習。 2. 啟發學生創新科探精神,成就未來新世代。 3. 營造正向校園文化,培育至「正」耀星人。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本校推行活動教學,配合電子教學模式推行自主學習,著重學生兩文三語。四年級起推行電子書包,增強學習互動性。設好奇一問,啟發思考。精英班實施中文科以普教中;英文科增聘外籍英語老師及設小一英語能力分組上課,有效提升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數學和常識科著重發展學生高階思維,透過探究發現方法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此外引入英文數學及思維策略,為升中作好準備。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加強朋輩互動,建構學生的協作及溝通技巧。課堂外推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成效。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全校鋪設無線網絡,配置平板電腦等先進設備,教師均接受電子學習及自主學習專業培訓;各級電腦科設編程學習,引入機械人、機械臂及無人機課程,更設全校性STEM課程,透過創作及試誤探究科學、數學及工程概念;更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興建創科中心為培育創新思維的新世代作準備;於不同科目實施專題研習,發展學生共通能力;推行校本德育課程,建立正確價值觀,推廣關愛校園文化。推行閱讀獎勵計劃,推動跨級及家長伴讀,以提升閱讀風氣;引入各方面專業支援,深化課程,提升效能。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透過STEM及編程教育、戲劇教育、專題研習、科學探究活動、領袖生培訓、合作學習及資優教育等,建構學生的創意及邏輯思考、批判性思維、解難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及正確價值觀。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在各範疇均有傑出表現,獲教育局、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及香港教育大學頒發樂繫校園全港傑出學校大獎,在推動正向校園及關愛文化獲各界肯定。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開辦多項課程照顧多元學習需要,如自學班、功課輔導班、拔尖補底班、小老師計劃及奧數班。有教育心理學家及語言治療師駐校提供專業支援。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設校風及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教師、課程主任、級訓導、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帶領全校教師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學生。利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教師及教學助理提供調適服務,開設訓練小組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支援。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聘請教學助理及教師提供課後支援。小息進行朗讀、伴讀及同儕互教中英文。設計分層工作紙、抽離默書及非華語輔導班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個別學生可作功課及考試調適。自設校本分層工作紙及課程設計,備有基礎題及高階/思考題,照顧不同能力學生。另設網上學習平台,在家中可鞏固學習,部分平台亦會按個別學生程度分派合適的練習提升學生能力。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溝通,舉辦校長茶聚,聆聽家長對學校之意見,並定期舉行家長日、交流會、親子旅行、家長教育講座、工作坊及成立家長義工隊等,加強家校合作。另出版刊物「星語」,讓家長了解學校的發展。 |
校風 |
:
| 致力營造關愛正向校園文化,多鼓勵、多欣賞、多關愛,培育積極學習、充滿關愛及正能量的學生。誦讀「耀星禮儀經」,培養學生從個人生活做起,推己及人,學會做個自律、自信及關愛他人的至正耀星人。 |
學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推行電子書包計劃,提高學習趣味及動機,運用數據回饋教與學。
2. 優化各級STEM課程,深化綜合和應用跨學科知識與能力,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及解難能力,培育創科人材。
3. 建立資優人才庫,發展「一生一體藝」,發掘學生多元潛能。
4. 營造正向校園文化,誦讀「耀星」禮儀經,培育至「正」耀星人。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1. 每年三天教師專業發展日,積極鼓勵教師進修。推行同儕觀課與備課、教學示範及組織學習圈交流,探究創新有有效學習模式。 2.集中於專科教學及優化課業設計及教學策略培訓。 3.參與教育局與大學合辦之支援計劃,建立學習圈,進行跨校備課、觀課及研課,發展有效的課堂策略。 4.鼓勵教師參與教育局及校外專業機構舉辦之進修,更遠赴境外取經,發展教師專業。 |
其他 |
:
| 1. 贏得多屆香港區機械人比賽冠軍,代表香港出征美國參加世界錦標賽。
2. 設學生發明隊,取得多個發明大賽榮譽,並獲優秀創新發明學校大獎及傑出指導老師獎。
3.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公開或校際比賽,更代表香港到外國比賽,全年共獲獎多達四百項。
4. 每年均籌劃境外交流及體驗活動,如日本、美國、韓國、中國等。
5. 上下學期各設學科獎、進步獎及獎學金,鼓勵學生力求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