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九龍美孚新邨百老匯街84-86號 | |||
電話: | 27422027 | 電郵: | mp@deliagroup.edu.hk | |
傳真: | 27441367 | 網址: | http://www.deliagroup.edu.hk |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 | 鄭家純博士 |
校長 | : | 左筱霞女士 |
法團校董會 | : | 不適用 |
學校類別 | : | 私立 全日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辦學團體 | : | 地利亞教育機構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65 |
校訓 | : | 積極奮進, 和而不同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2500平方米 |
一條龍中學 | : | - |
直屬中學 | : | - |
聯繫中學 | : | - |
教學語言 | : | 英文 |
校車服務 | : | 保姆車 |
家長教師會 | : | 無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 | $34000 (分10期繳交) |
堂費 | :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 | :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 |
其他收費 | : | - |
課室數目 | : | 17 |
禮堂數目 | : | 1 |
操場數目 | : | 1 |
圖書館數目 | : | 1 |
特別室 | : | 3間(電腦室、音樂室、閱讀室)。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 |
其他 | : | 室內體育館、課室圖書館。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32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 | 83%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33% |
特殊教育培訓 | : | 0%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 | 53% |
5-9年 | : | 10% |
10年或以上 | : | 37% |
2019/20學年 | ||
小一 班數 | : | 3 |
小二 班數 | : | 2 |
小三 班數 | : | 2 |
小四 班數 | : | 2 |
小五 班數 | : | 2 |
小六 班數 | : | 3 |
總數 | : | 14 |
2020/21學年 | ||
小一 班數 | : | 2 |
小二 班數 | : | 3 |
小三 班數 | : | 2 |
小四 班數 | : | 2 |
小五 班數 | : | 2 |
小六 班數 | : | 2 |
總數 | : | 13 |
班級教學模式 | ||
除中文科及普通話課外,全英語教與學。 中文課程推行分層抽離式小組教學。 |
||
班級結構備註 | ||
-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 | 0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 | 3 |
多元學習評估 | : | 採用多元化形成性評估,通過小測、筆試、口試、實習等,結合學生日常之課堂學習表現,確切掌握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成果,成績表上的教師評語及分析,有助學生進步。 |
分班安排 | : | 將學生平均分班。 |
每週上學日數 | : | 5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 | : | 9 |
每節一般時間 | : | 35 |
一般上學時間 | : | 上午 8:10 |
一般放學時間 | : | 下午 3:50 |
午膳時間 | : | 12:35 - 13:30 |
午膳安排 | : |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 : | 舉辦推進健康飲食、體適能和衞生生活等計劃,鼓勵學生吃水果、適當飲食和自理的清潔習慣。 |
備註 | : | 注重學生全人發展,透過早會和週會,介紹重要的德育/時事和文化主題。午膳時間辦音樂欣賞、遊戲、新聞分享、講故事、功課輔導及學生小聚等活動,播放益智的科學紀錄片和語文影片,培養學生興趣,提升學習及社群生活能力。 |
讓學生在實際環境中體驗,舉辦聯繫學科的博物館參觀、實地考察。啓發學生潛能的義工服務和興趣小組:電腦、民歌組、歌詠團、舞蹈、話劇、手鐘鈴隊、橄欖球、手球和足球隊等,以校際比賽的英文朗誦最為突出。培養生活及學習技能的活動,如小天使、小導師計劃、學長培訓。 |
本著融合多元民族文化,發展多元智能的教育方針,開拓學生的世界觀,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善於溝通及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觀積極、敢於創新、勇於承擔及參與服務的精神。 |
學校管理 | ||
學校管理架構 | : | 由地利亞教育機構管轄,校董會與校長領導學校行政人員及各科組負責人推行工作。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由辦學團體代表及富於教育經驗的社會人士組成。 |
環保政策 | : | 一人一花、綠化校園、減少廚餘、自備餐具。 |
學校關注事項 | : | 培養學生有自律及自理能力,關愛他人,以及能發揮領導才能。 |
教學規劃 |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1. 英語為教學語言,兼重粵語及普通話。 2. 互動教學。 3. 多元文化學習課程。 4. 全方位學習,進行跨科專題研習,加強「多元文化融合」及「社區探索」等。 5. 廣泛閱讀計劃。 6. 圖書教學。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推展中、英文「悅目動聽讀書樂」計劃,結合自選閱讀與講故事,提升閱讀興趣。推行網上學習,訓練資訊科技能力。透過專題研習,學生掌握分析、組織及整理數據的能力。營造關愛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參與服務社區活動及「環保」活動。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透過組織小組的專題研習,培養學生的各種共通能力,包括協作、溝通、創新、批判思考、運用資訊科技,運算、解難、自我管理和學習技巧。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課程設有生活教育課。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成長思維」、「自我價值」、「感恩」等正面價值觀。 -學校每星期舉辦多元化的活動,例如:講座、周會、「『奔』紛樂」,以促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健康生活模式。 -學校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校內活動,例如:秩序周、清潔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 |
學生支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為不同需要學生安排增潤課程、抽離式支援及拔尖補底學習。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不同背景、族裔的學生一同學習、切磋,增加彼此了解和學習的機會。由老師識別學生的個別學習需要,提供輔導支援。由學生輔導主任、家長輔導主任及教育心理學家提供適當輔導及安排學習的跟進計劃。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按語文能力分組教學,自編課程,與大學協作調整課程,並舉辦家長中文班,加強學生在家學習的支援。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為非華語學生提供中文調適課程,將來可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及英國GCSE考試。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
家校合作 | : | 定期家長教師會面及使用eClass及Teamwork School Messenger系統與家長聯絡。 視家長為夥伴,鼓勵家長参與學校活動。 |
校風 | : | 1. 多元民族,共融文化。 2. 互相尊重,容納多方意見。 3. 接納差異,鼓勵各展所長。 4. 促進全人發展。 |
學校發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提升學生創造力及自學、解難、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2. 以全人發展為目標,透過多元化校本課程及活動,照顧個別差異和發揮學生的潛能。 3. 在多元文化的全英語學習環境中,同時優化中文學習。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教師參與各機構的專業發展及培訓,包括境外交流,針對性講座及工作坊,並與大學合作,進行研究及推動優化中英文課程和學與教效能。 |
其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