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由法團校董會管理,校長領導學校發展及行政組、各功能小組及學科小組推動學校發展及日常校務。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成立於2008年8月30日。 |
環保政策 |
:
| 1. 推行現場派飯,減少浪費食物。 2. 一人一花活動,鼓勵學生綠化環境,愛護植物。 3. 透過回收舊校服、二手課本、漂書等活動推廣環保。
4. 建立綠田園,讓學生參與有機耕種,學會珍惜生命、綠化校園。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 推動正向教育,建立積極人生。 2. 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習技巧。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採用小班教學,運用分層課業,照顧個別差異;課後多元活動,發展潛能;推行全方位學習,擴闊視野及不同學習經歷;2019年於四年級開展STEM課程,推動跨科學習,加強學習參與度,發揮解難及創意﹔2020年度將於四年級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各級也透過電子媒介,加強學生主動學習;使用電子評估練習,課堂上即時回饋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增強學生自信及評賞能力。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主題學習﹕配合閱讀及活動,跨科學習。 2. 閱讀計劃:閱讀策略訓練,主題書閱讀及分享,英語拼音課程,閱讀計劃。 3. 資訊科技:融入電子學習策略,並利用軟件及網上資源自學。 4. 專題研習:製定各級專題研習能力架構,培養共通能力。 5. 全方位學習﹕戶外學習、各科活動日、全方位學習周、服務學習。 6. 宗教教育:以聖經真理推行品格教育及關愛文化。 7. 參與社會服務及境外遊學,深化公民教育,擴闊視野。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透過STEM活動、電子教學及主題式學習,培養學生溝通、協作、創造及研習能力;運用色彩思維,培養多角度思考,發揮創造力及加強批判能力;利用不同的課堂活動,讓學生運用及培養共通能力。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本校透過德育及公民教育課、各學科課程及多元化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幫助他們在成長中遇上與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以至世界相關的議題時,能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歸,並勇於實踐及承擔。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1. 品格教育:營建彼此欣賞和接納的文化。 2. 情意教學:培養學生樂觀、正向情緒及信念。 3. 資優課程:推行增潤課程,提升高階思維;培訓體藝校隊。 4. 支援措施:設立功課輔導班、特殊學習需要的訓練小組。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同學,建立互愛互助的校園生活。學校引入教育心理服務、言語治療服務和不同的課後訓練小組,並在三層的支援模式下,讓學生得到適切的照顧。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本校為非華語學生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以提升其中文水平。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1. 校本課程﹕中文科初小分層教學支援課程、英文RWI拼音課程、數學科圖象解題、常識科科探課程、六色思維訓練課程。 2. 在不同的學習範疇,設
「小組資優培訓」。 3. 按個別學生的特殊需要,訂立支援計劃。 4. 小一至小四設學習支援老師助教。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每年舉行家長接見日、親子運動會、旅行及家訪。家教會,親子閱讀組、家長義工隊,協助及支援校內外全方位學習活動;不同的監察小組,監察午膳、校服校車及書簿等供應商的服務。每年協辦家長班,教導家長如何在學業、品格及靈命上培育子女,亦讓家長間彼此分享及支持。 |
校風 |
:
| 1. 靈訓輔合一,關愛滿校園:家校親子活動,家長伴讀,實踐「一人一服務」,愛心大使,朋輩輔導及自勵計劃等。 2. 學習無疆界:讓孩子經驗多元化及全方位的學習歷程,並透過不同的學習策略及方式,實踐主動體驗學習。 3. 服務獻關懷:培養領袖、樹立榜樣;匯聚資源,回饋社區;培育孩子,貢獻社會。 |
學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一、推動正向教育.建立積極人生
1. 正面情緒 2. 全心投入 3. 良好關係
4. 意義人生 5. 滿有成就 6. 身心健康
二、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習技巧
1. 優化課堂教學策略 2. 培養學生使用電子工具協助學習
3. 優化STEM課程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推動專業培訓,跨校及跨境教學交流,優化課堂教學,照顧個別差異。 |
其他 |
:
| 每年四至六年級均舉行境外遊學團。三年級舉辦生活教育營,目的為提升學生自理、與人合作及領導能力。小一至小四設生活技能課,訓練學生的解難、獨立處事能力和愛護大自然。小一至小六設生命成長課,課程涵蓋自我認識、肯定自身價值、尊重和關懷朋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和珍惜生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