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本校行政架構完善,分配職權明確,由法團校董會領導,任命校長統籌日常運作;校內共設有十四個行政組及十個學科組,另有多個事務委員會及專責小組。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共十四位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校監、辦學團體校董、校長、教師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及獨立校董會由工商界、教育界及專業人士組成。 |
環保政策 |
:
| 學校重視環保教育,透過環境教育課程、專題研習、展覽、回收活動、環保健康午膳等措施,以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並養成環保的生活習慣。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 優化自主學習、完善評估機制,以提升教學效能。
2. 優化管理與組織,改善學校人力及資源管理。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透過新穎的課程和教學方法,如「合作學習」、「全方位學習」、「電子學習」等,擴闊學生的知識層面,培養他們待人接物的態度,發掘潛能,讓學生能主動學習,與時並進。各級均推行「專題研習」,讓學生擁有不同的學習經歷,達致「愉快學習,健康成長」的目標。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專題研習:本校訂立了一套有系統的專題研習學習策略,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研習能力,並同時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從閱讀中學習:著重培養校內閱讀氣氛,推行各種閱讀活動及獎勵計劃,如早讀課、好書分享等,讓學生擴闊視野,增進知識,提高語文能力。資訊科技教育:自編電腦課程,推動資訊科技教學,並積極發展電子學習,務求知識與時並進。德育及公民教育: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讓學生充分認識祖國,從而關心國家,願意為香港及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根據不同的學習領域,發展學生的九種共通能力,包括創意、溝通、明辨性思考、協作、運用資訊科技、運算、解決問題、自我管理及研習能力。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學校致力培育學生七種首要價值觀和態度,即: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關愛和誠信。此外,我們整合各跨學科價值教育範疇的學習活動,例如:性教育、傳媒教育、基本法教育、生命教育等,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透過「三層支援模式」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第一層支援 — 優化課堂教學,協助有輕微學習困難的學生;第二層支援 —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增補」輔導,小組學習、抽離輔導等;第三層支援 — 為有嚴重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加強個別支援,例如設定「個別學習計劃」。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學生支援小組的主要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課程主任、科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學校社工、言語治療師及教育心理學家。運用教育局的額外撥款(例如︰學習支援津貼),聘請教學/輔導助理,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支援措施包括︰教學及評估調適、輔導小組、社交訓練小組、個別學習計劃等。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教師可為被評估為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在抄寫功課上作出調適,減少抄寫次數;並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設計「分層工作紙」。教師亦可為這些學生的默書範圍作出調適,縮窄溫習範圍,或改變默書形式,讓學生更有信心地準備默書。此外,本校在考試時可因應個別需要,安排有學習困難的學生作抽離評估或准予加時。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家長教師會定期舉辦活動和定期進行會議,促進家校合作;重視家長教育,經常舉辦家長講座及工作坊;定期舉辦分級家長會,讓家長與教師交流意見,加強家校溝通,共同關顧學生成長;組織不同的親子義工活動,使學生及家長能將愛與別人分享。 |
校風 |
:
| 參與成長的天空計劃,以提升同學的抗逆力;成長課、早會、週會等,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懂得熱愛生命及關心他人;校本輔導活動,培養學生良好品德;致力營造校園關愛文化,連續十一年榮獲「關愛校園」榮譽。 |
學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透過課程統整及專題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達致學會學習的目標。
2. 創造良好語言學習環境,提升學生兩文三語能力。
3. 推動資訊科技教學,以及電子學習,務求知識與時並進。
4. 培養學生多元智能,使心智得到均衡發展。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教師通過共同備課、互相觀課、協作教學及參加各種研討會和教育講座等,以協助教師發展,促進專業成長。 |
其他 |
:
| 本校正推行「iPad電子學習計劃(BYOD)」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效能。
四至六年級學生自行攜帶平板電腦,以一人一機模式,利用電子書上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