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內的專業人士及各界別校董組成,負責學校管理和發展。校內管理架構完善,校長、行政小組及科務小組合作無間。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成員包括校監、辦學團體校董、獨立校董、校長校董、教師校董及家長校董。 |
環保政策 |
:
| 挑選學生擔任環保大使推廣環保訊息。學校響應全港性環保活動,每年由學生親手種植小盆栽進行公益金慈善年花義賣活動,除了可為公益金籌款外,還可將「綠色訊息」帶至本校各個家庭。 |
學校關注事項 |
:
| 自主、自律、追求卓越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本校推行自主學習,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策略,讓學生發展多元智能及共通能力。同時加强電子學習,在內聯網設立網上練習及資源庫,讓學生自學及延展所學。校外考察後,教師會在討論區設立題目,讓學生發表意見。教師亦會透過「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一方面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另一方面增加生生互動機會。學校設立導修課讓學生在校內完成家課。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積極擴闊學生的閱讀層面及提升閱讀能力。
2. 發展資訊科技,運用內聯網作為學習平台,增加學生自學機會及互動學習。
3. 常識科以STEM科學探究為主題進行研習。
4. 重視學生品德培養,推行「品德獎勵計劃」及「天使計劃」,教師關愛學生。學生層面方面,培訓「中文讀默寫小老師」,於午息為低年級同學提供協助。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透過分組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及溝通能力,並運用不同模式的探究活動,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解難及創造等共通能力。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教師們透過課堂學習活動及課外活動營造互相欣賞,接納的課堂文化,其中德育及公民教育課更會編訂推廣正面價值觀的學習進度。學校亦會透過早會、週訓、講座、工作坊、互動劇場和壁報等途徑推廣相關信息。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設有小一精英學習小組、課後功課輔導班、小六英語面試班、成長的天空計劃、中文讀默寫輔導計劃、專注力及社交小組、英文大使等,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本校為六年級同學編寫「升中錦囊」,詳述面試的準備工作,又安排外籍英語教師為同學作模擬面試。本校會為同學們進行學習調適,以收「拔尖保底」之效。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課程統籌主任、訓導主任、社工、言語治療師及教育心理學家。他們負責制定校本學生支援政策,包括家課調適、考試支援、言語治療服務、教育心理服務及各類型輔導小組等。教師會為有需要學生編寫個別學習計劃及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透過共同備課,設計不同程度課業,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在考試期間,為已評估的學生設立加時、讀卷及放大試卷機制,以作適當支援。家課調適措施紓緩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因功課量帶來的壓力。為協助一年級新生儘早適應小學生活,本校制訂了一系列的幼小銜接政策。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家長教師會促進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繫,與學校合辦各類型的講座、工作坊和聯誼活動。家教會更會協助學校推行各種學習活動。學校亦舉辦家長日、晨光茶聚、小五升中提要講座及小六升中選校講座等。 |
校風 |
:
| 學習氣氛濃厚,校風淳樸,重視學生學業成績和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培養。教師會透過「老師欣賞你」活動鼓勵學生,並積極推動關愛文化。 |
學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深化自主學習:讓學生掌握及靈活運用自主學習的方法,提升積極學習的態度,並在校園營造分享主動學習的氣氛。 2. 推行校內品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律能力。 3. 運用資訊科技優化學與教的效能:於學科學習時適量使用電子學習資源,安排教師參與有關電子學習的專業發展課程。各科於內聯網的學習平台強化自學系統,讓學生進行練習及評估。電腦科使用網上電子學習平台進行有效的課堂學習。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教師一方面參與專科培訓,另一方面參加照顧學生不同需要的相關工作坊。本校除了每年參與由教育局及屯門區小學校長會主辦的屯門區小學聯校教師發展日外,亦委派教師參加相關的研討會和工作坊。 |
其他 |
:
| 香港紅卍字會撥款設立學業成績優異獎學金、操行獎學金及學業成績進步獎學金,鼓勵學生達至品學兼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