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本校辦學團體為世界龍岡學校(香港)有限公司,由法團校董會管理。法團校董會主席張鴻釗先生。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本校法團校董會於2006年7月成立,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7人、替代辦學團體校董1人、獨立校董1人、當然校董1人、教員校董1人、替代教員校董1人、家長校董1人及替代家長校董1人。 |
環保政策 |
:
| 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愛護環境,珍惜地球資源及善用再生能源。
1. 設置水耕種植系統,以太陽能光伏板收集太陽能及編寫程式來控制灌溉的程序,結合環保與科技教育。
2. 種植各種花卉及果樹,興建植物牆,綠化校園。
|
學校關注事項 |
:
| 以「小班教學,經歷為本」為學校理念,讓孩子愛「上學」,愛上「學」。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實施「經歷為本」的課堂,全面推行小班教學,讓孩子愛「上學」、愛上「學」。我們的課堂會透過遊戲、角色扮演等活動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透過親身經歷,讓孩子們去觸摸、發掘、探究知識。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推行課後拔尖課程,讓有能力的學生更上一層樓; 2. 設立校本及彩虹課業,支援有多樣學習需要的學生; 3. 推行STEM課程,培育學生的科研能力; 4. 運用資訊科技,推動自主學習; 5. 推動「從閱讀中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6. 每週設德育及公民教育課,透過週會及講座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 7. 推行正向教育,營造健康校園文化。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透過「小班教學,經歷為本」的課堂,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學生能夠從「做」中學習,培養共通能力。日常課堂配合全方位學習活動、多元智能活動及拔尖課程,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每週訂立德育主題,老師透過早會分享時段和德育及生活教育課的多元化的活動,以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而全校性的校本輔導活動,師生共訂立目標,老師對學生多鼓勵、多欣賞以強化正面行為。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並加強彼此之間的連繫,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透過學習支援津貼,利用小班教學的優勢,將每班的人數減少,部份亦設有協作老師一同入班教學,使老師對學生加強關顧,營造關愛校園。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制定適切的支援措施,關注他們的學習差異,幫助他們提升學習能力。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學校設有學生支援小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提供支援服務,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給予功課、默書及考試調適、校本教育心理服務、言語治療服務。另設有學習差異提升小組,如:讀寫小組、言語大使、大哥哥大姐姐計劃;行為治療小組,如:喜伴同行、專注力小組、社交情緒小組、舞蹈藝術與情緒教育計劃及個別學習計劃。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全校實施普教中,當中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而按需要進行抽離學習的非華語學生則以粵教中。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學校於課後推行拔尖課程,包括中文及英文話劇團、中文創意寫作班、劍橋英語班、數碼特攻之編程系列、奧數班,以發掘學生的潛能。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1. 家長教師會定期舉辦不同的活動,例如:親子旅行、家長興趣班及講座,促進家校合作; 2. 設立家長義工隊,協助學校舉辦大型活動,例如:中華文化日、聖誕聯歡及陸運會。 |
校風 |
:
| 校風淳樸、學生合群有禮、師生關係融洽。 |
學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優化校本課程,促進自主學習,提升學與教的效能。加強教師專業培訓,
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優化學與教,培養學生自學精神;推動從閱讀中學習,
協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照顧學習差異,幫助不同能力的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2. 透過正向教育,提升學生的自信,營造健康校園文化。透過全校參與模式推行全方位學生輔導計劃,培養學生正向思維;推行校本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舉辦不同的活動,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及責任感,加強正向行為。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學校定期舉行教師發展日及引進校外資源,透過不同主題的講座及校外專業培訓,提升教師學與教的效能。 |
其他 |
:
| 1. 為學業成績最異的學生設「龍岡獎學金」、「張漢澤先生獎學金」及「張文衛伉儷獎學金」。 2. 為體藝成績優異的學生設「張鎮漢主席傑出學生獎學金」。 3. 為學業成績進步最多的學生設「東井圓林東會長獎學金」。
4. 為服務最佳的學生設「張榮輔先生獎學金」。 5. 每年為四至六年級學生舉辦「境外交流學習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