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大埔太和邨 | |||
電話: | 26503355 | 電郵: | wfl@wfl.edu.hk | |
傳真: | 26568786 | 網址: | http://www.wfl.edu.hk |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 | 李國英太平紳士 |
校長 | : | 陳喜泉先生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全日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辦學團體 | : | 大埔林村鄉發展教育 委員會有限公司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88 |
校訓 | : | 誠、敬、友、勤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4800平方米 |
一條龍中學 | : | - |
直屬中學 | : | - |
聯繫中學 | : | - |
教學語言 | : | 中文 |
校車服務 | : | 保姆車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 | - |
堂費 | :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 | : | $2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310 |
其他收費 | : | - |
課室數目 | : | 26 |
禮堂數目 | : | 1 |
操場數目 | : | 2 |
圖書館數目 | : | 1 |
特別室 | : | 英語活動室、視藝室、音樂室、電腦室、輔導室、活動室、校園電視台等。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小組學習室。 |
其他 | : | 所有課室安裝空調、大屏幕互動電子板及電腦設備。遊樂設施包括攀石牆、繩網等。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0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2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96%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33% |
特殊教育培訓 | : | 34%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 | 31% |
5-9年 | : | 12% |
10年或以上 | : | 57% |
2019/20學年 | ||
小一 班數 | : | 4 |
小二 班數 | : | 5 |
小三 班數 | : | 4 |
小四 班數 | : | 4 |
小五 班數 | : | 4 |
小六 班數 | : | 4 |
總數 | : | 25 |
2020/21學年 (以教育局在2020年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
小一 班數 | : | 4 |
小二 班數 | : | 4 |
小三 班數 | : | 5 |
小四 班數 | : | 4 |
小五 班數 | : | 4 |
小六 班數 | : | 4 |
總數 | : | 25 |
班級教學模式 | ||
以學生為中心,運用「合作學習」策略,提高學生參與度。課堂設計滲入資優教育元素,資訊科技互動教學,培養學生協作溝通及高層次思維能力,照顧學習多樣性。 |
||
班級結構備註 | ||
教學策略:1.合作學習:同儕協作、達成任務。2.思維訓練:高層次思考、解難。3.資優教育:高階思維、創造力、個人社化。幼小銜接:一至二年級設雙班主任制,一年級免第一次紙筆評估,協助學生適應小學生活。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 | 0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 | 3 |
多元學習評估 | : | 安排進展性及總結性評估:專題研習、觀察、學習歷程檔案、生活實踐、考試等,讓家長、學生了解學生的強弱項。多方參與模式,有教師、家長評估、同儕和自我評估等。低年級有描述性評估報告顯示學生學習成效。 |
分班安排 | : | 1. 一至二年級學生以平均能力分班。三至六年級按學業成績分班。 2. 四至六年級設電子班。 |
每週上學日數 | : | 5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 | : | 10 |
每節一般時間 | : | 35 |
一般上學時間 | : | 上午 8:10 |
一般放學時間 | : | 下午 3:15 |
午膳時間 | : | 12:15 - 13:05 |
午膳安排 | : |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 : | 本校透過多元化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包括健康小食試食會、開心果日、陽光笑容滿校園、護眼操、護脊操、 課前體能運動、Sportact等。 |
備註 | : | 1. 早上設閱讀課,提升學生閱讀興趣。2. 一至二年級每天設兩節自學導修課,由老師指導學生完成當天功課。3. 每週有專題德育活動或生命教育課,培養學生正面人生觀。4. 設多元智能課,令學生發展所長。5. 設課程統整週、教育營,豐富學習經歷。 |
中英文拔尖、奧數精英、朗誦、手鐘隊、手鈴隊、直笛隊、合唱團、游泳、田徑、花式跳繩、跆拳道、各類球隊、舞蹈、戲劇、繪畫、書法、機械車創作、STEM小組、男女童軍、小童軍、公益少年團、境外交流等。 |
本校以「誠、敬、友、勤」為宗旨,提供全面的優質教育服務,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和正確人生觀。 |
學校管理 |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法團校董會訂定教育發展方向,並由校長領導各行政組別統籌及推行政策。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本校於2008年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教師校董、校友校董、家長校董及獨立校董。 |
環保政策 | : | 推行多元化環保活動,如設大型太陽能發電板、戶外考察、清潔社區、安排舊校服及舊課本轉贈、廢物分類回收、回收廚餘作校園種植肥料等。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 建立正面人生觀,邁向積極成長路。 2. 培養正面的學習態度,深化自主學習。 |
教學規劃 |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以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探究學習,透過課程統整、專題研習,設計主題多元探究學習活動,豐富學生學習經驗;照顧學生多樣性,實施資優教育及輔導教學;以生活體驗配合各課題,實行全方位學習。為配合電子教學新模式,積極發展電子學習及編程常規課程,學生通過使用平版電腦及善用電子資源,提升學習效能。推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寫筆記技巧及提升學習的主動性。重視培養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與專家協作建構課程,延伸語文閱讀策略及寫作技巧。優化常識科校本課程及實施STEM教育。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從閱讀中學習」:重視持續閱讀,每天設早讀課,推展多元化閱讀活動,課堂進行閱讀策略訓練,提升閱讀氣氛。「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全校課室安裝大屏幕互動電子板,購置完善的電子設備及學習平台,學習環境高於標準,提升教師及學生的資訊素養。「專題研習」:學生學習不同的研習技能,進行探究學習,培養共通能力。「德育及公民教育」:自編校本德育課程及生命教育課程。全級學生到內地交流學習,認識中國文化,放眼世界,到不同地區考察。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老師透過共同備課,進行課程檢討,反思學與教的成果,優化教學設計,以完善課程。語文科透過讀寫聽說和有系統的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溝通、創造、批判性思考等能力。數學、常識科及專題研習發展學生的自我管理、研習、解難、批判性思考和運算能力。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學生透過多元化活動認識自己的性格強項,並從實踐中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生從生活中學會主動感恩,並將之付諸行動,回饋社會。 |
學生支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1. 設立資優人才庫,開設各項學科及體藝拔尖活動,發揮學生潛能。 2. 課堂上利用分組策略照顧學習差異。 3. 設有輔導課、加強輔導班及區本功課輔導班,以支援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1. 學校學生支援小組訂立策略,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進行及早識別,家課及評估調適。 2. 駐校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社工提供學習及成長支援服務。 3. 舉辦適切的課後支援活動,拉近學生的學習差異。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課外支援,額外支援他們學習中文,按需要進行抽離小組學習。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參觀,讓學生能多方面了解中國文化及融入社區。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推動校本資優課程,學術及情意並進,促進全人發展。透過共同備課,發展校本課程提升教學效能。利用分組、適異性教學策略等方法,照顧學習差異。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作考試調適,或按需要配合抽離讀卷等措施。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
家校合作 | : | 1. 本校設家長教師會,定期與學校舉行會議,建立良好夥伴關係,同時亦重視家長教育,經常舉辦家長工作坊、親子活動等。 2. 學期初安排小一家長觀課及家長座談會,讓家長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透過家校合作,扶助學生成長。 |
校風 | : | 1. 本校校風純樸,重視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及正面價值觀。 2. 本校營造關愛互助及富啟發性的學習環境,透過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 加強學生及家長的歸屬感。 |
學校發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強化學生正面品格,肯定自我實踐目標。 2. 持續深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建立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1. 進行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並透過校外協作和交流,提升學與教質素。 2. 設科本教師專業發展時段,配合學科發展需要。 3. 舉辦教師培訓工作坊,提升教師專業知識。 |
其他 | : | 1. 本校設「學業成績獎勵計劃」、「體藝傑出表現奬」等獎項,以表揚在學科、品行及活動方面有卓越表現的學生。 2. 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及校外活動和比賽,在學術、音樂及體育領域上獲得優異成績。 3. 每年舉行海外交流,讓學生擴闊視野,認識不同地方的文化。本校學生更屢次獲邀到海外參與國際性比賽,並取得佳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