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為加強學校管理的透明度,已成立法團校董會,讓教師及家長直接參與學校的決策。法團校董會以下由校長、副校長及主任組成校務組,為全校發展作策略性設計;下設不同行政小組推行學校發展計劃。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本年度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共七人、校長、兩位家長校董、兩位教師校董及一位獨立校董共十三人。 |
環保政策 |
:
| 本校已成功申請自然保育基金-「樂活環保,從小體驗」,並培訓環保大使宣傳環保意識。 |
學校關注事項 |
:
| 本校透過「啟發潛能教育」的5P模式,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融入香港社會,令他們懂得互相尊重關心、各個種族能融洽和平地相處,並於寶覺這個大家庭內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豐富的生活經驗及優質學習環境。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本校致力營造「愉快學習」環境,以電子學習及合作學習為主要的教學法。同時,本校亦設計多元化的校本課程,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再者,學校每年均會進行跨科學習活動、全方位學習活動、STEM主題探究活動等,有效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及思維能力。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從閱讀中學習﹕學生除透過圖書課、早讀課外,主科亦會與圖書科進行跨課程閱讀活動。
2. 資訊科技﹕本校利用多元化的電子互動教材,如﹕電子互動白板、平板電腦等,促進教學互動效能。
3. 專題研習﹕以常識科作主導,與相關學科進行主題式專題研習活動。
4. 德育及公民教育﹕學生透過德育課,有系統地學習品德教育。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學生透過合作學習、專題研習、網上學習等,有效發展學生的協作、思維及自學能力。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本校除設計德育科校本課程及與各科協作,於各級發展不同的價值觀外,亦利用多元化的全方位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建立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全校為小班教學,每天設立導修課指導學生在校內完成功課。為有個別學習需要的同學提供課後中文/數學的增潤及輔導班。全校進行合作學習,為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設計分層預習工作紙,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並因應學生的能力作課業及評估調適。為小六的家長提供個別升中面談,並為小六學生提供面試指導及升中銜接課程。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學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透過言語治療、行為訓練、讀寫訓練、音樂治療及多元智能等訓練,有效地照顧學習差異,提升教學效能。學校採用三層支援模式,因應學生不同需要而提供適切的支援。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為非華語學童設計中文科校本教材,配合點讀筆使用,英文科設計校本閱讀及寫作計劃,數學科設計速算小冊子以配合學生的學習發展。亦有為非華語學童而設計的德育課程,培養他們的正確價值觀。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學校非常重視家校合作,經常鼓勵家長參與各項活動,包括家教會、家長支援小組、家長義工等,增加與子女溝通的機會。學校又透過月訊及家長手冊,讓家長更了解學校最新情況。學校設有「傑出寶覺家長」獎勵計劃,鼓勵家長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從而促進家校合作及提供溝通渠道。 |
校風 |
:
| 本校設有「陽光老師」計劃、「一人一職」計劃、「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寶覺之星」及「傑出學生」獎勵計劃等,並以「多讚賞,多欣賞」為原則,師生之間已建立親切關係。學校透過「啟發潛能教育」的5P模式,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融入香港社會,令他們懂得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各個種族能融洽和平地相處。 |
學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關注事項一:營造「愉快學,懂得學」的學習環境。
關注事項二:培養學生正面人生價值觀。
關注事項三:支援新入職老師,凝聚團隊精神。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著重培訓教學策略及技巧,與教育局進行協作計劃,以交流教學心得。建立觀課及評課文化。與時並進,培訓教師使用不同的電子學習教學策略。 |
其他 |
:
| 本校學生獲獎無數,於多年來所獲獎項包括:公益少年團優秀團員獎、民政事務總署主辦之融和獎學金、灣仔區學校模範生獎勵計劃、學校舞蹈節東方舞甲等獎、香港學校音樂節獎項、香港學校朗誦節獎項及國際聯校學科評估優秀獎狀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