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由法團校董會及行政團隊包括校監、校長、副校長、助理校長和行政會議成員管理,中層管理加上科組領導,與家教會、校友會和直屬中學等持分者保持溝通。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按章程成員現在包括七位辦學團體校董、校長校董、一位教員校董、一位家長校董、一位校友校董和一位獨立人士校董。替代校董包括一位辦學團體替代校董,一位替代教員校董和一位替代家長校董。 |
環保政策 |
:
| 製定環保政策,著重保護環境,重複、循環及減少使用。設回收箱,把不同的物類及塑膠分類回收。參加「上網電價」計劃,利用校內太陽能板發電。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 優化評估促進學習,延續作為學習的評估。 2. 培養學生成為理性、能反思、願意聆聽及修和、具責任感和正義感的領袖。 3. 跟進搬校後的學校優化工程,並利用社區資源和全日制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和效能。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課程方面:發展具特色的校本課程,中文、英文、常識STEM、自理能力、六年級跨學科的北京歷史、文化和科技課程、五和六年級認識自我職場體驗生涯計劃課程等。學與教策略:以提問與回饋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電子學習加強師生和生生互動,即時回饋,科學探究培養解難及創作能力。評估方面:按多元智能設不同的評估模式,課業以文字作回饋。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從閱讀中學習:配合新圖書館及館藏,提供照顧學生需要的讀物;設互聯網數碼工作站,學生能瀏覽電子資源;知識交流閣,學生可交流意念和創意。運用資訊科技:照顧學習多樣性及自主學習,將學與教教材上載電子學習平台。專題研習:培養學生發展個人管理、資訊管理及難題處理的能力,小四培養分析資料能力,小五及小六從多角度了解、探究及處理問題。德育及公民教育:以禮、仁、勤、信、生命、家庭、自由、公民及國民身份認同共8類的21項校本價值觀進行跨科組的德育、本地及世界公民教育活動。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透過學科及全方位的學習,學生掌握、建構和應用所學知識、發展明辨性思維和研習等能力,並採用解難能力、創造力和反思能力的校本評估準則。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以校園藝術、跨學科校本課程、獎勵和教導反思的訓輔政策、服務學習、內地及海外交流、家長教育及教師懇談營推廣校本價值觀(欣賞萬物中的美好、尊重、感恩、仁愛、同理心、修和、公平、愛貧為先、追求卓越、不怕冒險、誠信、生命、堅毅、孝、家庭、承擔責任、慷慨、簡樸、願意接觸、欣賞和具創意地以批判眼光看待不同文化)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1. 中、英、數、常課程設基礎、進階和高階學習目標,課程和評估,照顧不同能力學生需要。 2. 甄選及訓練資優生參與抽離式課程及比賽。 3. 設家長人才庫成為資優學生的生涯規劃啟蒙導師。 4. 中、英、數、常為資優學生設科本跳級計劃。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增聘資源老師入班支援,協助測考調適安排,提升初小學生讀字能力、小一識別計劃;培養校園共融文化;社交情緒正能量小組及言語治療服務。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中文科一至三年級老師自擬工作紙,四至六年級進行校本課程。英文科五、六年級推行主題學習模式校本寫作課程。設以人文為本的校本STEM課程,培養學生從人文角度應用科學與科技知識,以創意思維解決生活問題。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家教會為初小學生家長安排導引講座的家校活動。家長義工協助學校活動。就學教評、學校政策、升中等議題舉辦家長會,學校舉辦體驗式學習家長教育活動。 |
校風 |
:
| 重視德育與靈育,培養學生自律守規的態度。通過獎勵計劃,激發自我完善。設學生會,培養高小生的領導能力及服務朋輩的使命感。五、六年級全體學生擔任風紀工作,積極服務。訂定畢業生特質,學生在畢業時能達到追求卓越為目標,並能透過義工訓練及服務,服務他人,貢獻社會。 |
學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學校其他發展重點,包括:1. 高小中、英、數、常科目界定高階思維的操作定義並每年按學生表現作自評。 2. 優化家課政策的級本透明度、政策執行清晰度、跨學科協調和定時檢討機制。 3. 每級在周末前反思時段按學生年齡培養自我管理學習。 4. 新校舍課室設備和優化課堂教學組識,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鞏固、應用和深化科本知識和能力。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透過每週共備及教師發展時段,發展老師專業及個人能力;舉行教師懇談營,令教師認識耶穌會的辦學理念及如何在崗位上實踐。 |
其他 |
:
| 1. 設番禺會所獎學金,頒發予每級每班全學年總平均分最高的一位學生。
2. 全方位活動的三層架構,包括校隊、種籽隊伍及興趣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術、音樂、體育、STEM等不同範疇的校際及校內比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