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學校的管理架構清晰,具效能。由法團校董會監察,校長領導各行政人員執行校政,發展校務。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本校已於2013年成立法團校董會。 |
環保政策 |
:
| 本校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又為學生訂購環保午膳,校園更鋪設隔熱塗層及使用環保冷氣,好能節省電力。 |
學校關注事項 |
:
| 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推動正向教育。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藉高階思維提問及合作學習技巧,提升學習效能。重點推行高效能的電子學習課,增強師生互動,照顧學習多樣性。重視回饋,藉著不同的評估模式,讓學生透過反思提升學習果效。舉辦學習交流團,以擴闊學生的視野及知識領域,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設全面的閱讀計劃,營造閱讀氛圍,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及使學生能從閱讀中學習。推行高效能的電子學習課。利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自學精神。透過專題研習,培養共通能力。推行正向教育,培養學生正向品格及情緒。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培養良好品德及公民素質。推行全方位學習活動,豐富學習經歷。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本校重視培養學生創造力、自學、協作及明辨性思維能力。利用高階思維訓練讓學生透過溝通、討論及分享建構知識。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規劃階段性正向課程及提供多元化活動,如舉辦「正向教育日」活動;又將正向元素滲入各科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認識及實踐正向品格及情緒。學校亦推行獎勵計劃,鼓勵學生學習訂立可行的目標,實踐正向行為。此外,學校透過班級經營、週會、短講、張貼金句等,營造校園正向文化;並為家長安排講座,鼓勵家長實踐正向管教之道。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設拔尖班及抽離輔導,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設立「人才庫」及為尖子學生提供訓練。為有特殊學習需要之學生進行課業及測考調適,設不同類型的課後輔導班;安排學生支援老師進行協課,老師設計不同程度之工作紙,以配合學生能力。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設學生支援小組,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教育心理學家為家長及教師提供諮詢服務。本校聘請全職言語治療師為有需要學生提供治療。為有需要學生設計「個別學習計劃」。學生支援老師進行協課。老師推動學生進行朋輩輔導。安排抽離式輔導及課後功課輔導班。提供多元訓練,協助學生提昇手眼協調、社交能力、專注力和忍耐力等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為非華語學生提供基本中文學習訓練。學生支援老師進行協作教學。於功課輔導堂進行抽離式小組教學。於課後開設中文及功課輔導班,協助非華語學生完成功課,提升中文能力。舉辨參觀日,了解中國文化及香港的本土特色。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本校設拔尖班及抽離輔導,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本校亦著重對有特殊學習需要之學生進行課業及測考調適。另設不同類型的課後輔導班、幼小及中小銜接課程。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定期舉辦家長會、講座及家長學堂。透過家長會、家長日、陽光電話、家教會活動、家長義工隊,增強家長與校方的溝通。 |
校風 |
:
| 引導學生認識天主教信仰及基督精神,致力營造關愛共融的文化,培養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觀,並懂得關心社會,尊重別人,關愛弱勢社群。致力推動以人為本的教育,為學生提供全人發展的機會;與家長、社區建立夥伴關係,培養學生達致「謙誠智慧」的素質,使將來能成為守法盡責的公民,服務社會。 |
學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讓學生能從閱讀中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推動閱讀分享的文化。
2. 推動正向教育:提升教職員推展正向教育的能力;培育學生正向品格及情緒;營造校園正向文化及環境。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舉辦不同的學習工作坊,並透過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學校亦推動教師與本港及港外之學校交流,以發展教學技巧。 |
其他 |
:
| 本校經常在不同的校外比賽中獲獎,本年度我校榮獲校際舞蹈節甲級獎、九北田徑推鉛球男甲冠軍及男特亞軍、100米賽跑女特冠軍及女乙亞軍、男甲團體亞軍、九北足球比賽冠軍、全港躲避盤錦標賽碟賽亞軍等等。此外,本校每年亦會籌辦交流活動,前往澳洲、加拿大、韓國、日本、澳門及國內等地方進行學習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