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天水圍天耀邨第一期 | |||
電話: | 24480889 | 電郵: | qps-mail@qesosaps.edu.hk | |
傳真: | 24480997 | 網址: | http://www.qesosaps.edu.hk |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 | 梁慧霞女士 |
校長 | : | 何敏薇女士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全日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辦學團體 | : |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教育推廣機構有限公司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92 |
校訓 | : | 修己善群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7800平方米 |
一條龍中學 | : |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
直屬中學 | : | - |
聯繫中學 | : | - |
教學語言 | : | 中文 |
校車服務 | : | 校車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 | - |
堂費 | :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 | : | $5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每年徵收$310,用作改善學校設施、設備及其他項目等。 |
其他收費 | : | - |
課室數目 | : | 30 |
禮堂數目 | : | 1 |
操場數目 | : | 2 |
圖書館數目 | : | 1 |
特別室 | : | STEM活動室、英文活動室、電腦室、音樂室、視藝室、輔導教學室、多用途室、培育室。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及暢通易達升降機。 |
其他 | : | 會議室、會客室、資源室兩間、家長資源中心、廚房及飯堂。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5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1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 | 80% |
學士 | : | 95%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22% |
特殊教育培訓 | : | 58%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 | 31% |
5-9年 | : | 5% |
10年或以上 | : | 64% |
2019/20學年 | ||
小一 班數 | : | 5 |
小二 班數 | : | 5 |
小三 班數 | : | 5 |
小四 班數 | : | 5 |
小五 班數 | : | 5 |
小六 班數 | : | 5 |
總數 | : | 30 |
2020/21學年 (以教育局在2020年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
小一 班數 | : | 5 |
小二 班數 | : | 5 |
小三 班數 | : | 5 |
小四 班數 | : | 5 |
小五 班數 | : | 5 |
小六 班數 | : | 5 |
總數 | : | 30 |
班級教學模式 | ||
主要以活動教學及合作學習形式進行,以不同的教與學策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減少個別差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態度和信心,建立穩固的基礎知識。 | ||
班級結構備註 | ||
本會屬下四所中小學已採用合作學習作為教與學的策略,同時推行資優教育課程。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 | 0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 | 2 |
多元學習評估 | : | 中、英、數三科會作多元化及多次進展性評估。學校亦會評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種共通能力的表現和學習成果,配合各科學業成績,並以描述性評語向家長報告學生的學習表現。 |
分班安排 | : | 混合能力分班,每班均有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表現的學生。 |
每週上學日數 | : | 5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 | : | 8 |
每節一般時間 | : | 35 |
一般上學時間 | : | 上午 8:00 |
一般放學時間 | : | 下午 3:30 |
午膳時間 | : | 12:25 - 13:25 |
午膳安排 | : |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 : | 健康校園政策建立學生對健康生活的知識和態度。逢星期一及五為「清水小息日」。午膳及小食部監察計劃培養學生健康飲食的習慣。 |
備註 | : | 學校設有午會、班主任課和導修課,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能力和策略,讓學生在校完成部份家課。 |
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從不同方面促進學生的全方位學習體驗。在科目方面,透過不同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下午的上課時段更設有體驗課,由教師設計跨學科課程,為學生提供更有趣味及生活化的學習經歷。試後更設有「體驗學習週」,讓學生以專題形式探究知識。 |
為學生營造正面、積極、關懷的學習環境,使身心、情緒和社群性達致健康均衡的發展。培育以「修己善群」為人生學習目標,並熱切追求知識及真理的青少年,為教育專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
學校管理 |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本校的辦學團體為「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教育推廣機構」。我們於2007年成立了法團校董會,與校長緊密聯繫,發展校務。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成員有十名辦學團體校董、校長、一名獨立校董、一名替代辦學團體校董、 兩名教師校董及兩名家長校董。 |
環保政策 | : | 可持續發展教育已納入學校的課程內容。 |
學校關注事項 | : | 努力營造正面積極關懷學校環境,悉心培育自愛自信自律學習精神。 |
教學規劃 |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每課節35分鐘讓老師和學生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透過合作學習進行教與學的活動,鼓勵學生從實踐中學習,讓學生從活動中建構知識,全方位學習讓學生經驗學習的過程和實地考察。成長課配合其他學習領域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共通能力。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結合閱讀的語文課程和閱讀計劃,訓練學生的閱讀習慣和策略。學生設有內聯網戶口及學習平台,以資訊科技進行學習和溝通。綜合學習課程配合學科進行專題研習。個人及社會成長課程培養學生德育及公民意識。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除了一般的課堂教學,成長課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共通能力。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配合「正面、積極、關懷」的辦學理念,自設校本成長課教材,根據正向心理學理論,在24個性格強項方面建立學生正面積極的態度。成長課由班主任任教,加入班級經營元素,照顧學生不同階段的成長需要。更透過各級的主題式生命教育活動及各科的價值觀教育,「知、情、意、行」並重,從體驗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及良好品格。 |
學生支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主要是削減學生所面對的學習障礙,培養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信心,增強自學能力。由課程統籌主任及學生支援主任負責統籌照顧個別差異的政策和措施,與其他組別和老師合作支援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學校重視及關顧學生的能力差異,推行全校參與學生支援模式,設立學生支援小組,負責統籌及制定各項照顧個別差異的政策和措施,與其他組別合作支援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推行課程調適、考測調適及個別學習計劃。按學生不同需要開設多元化的優才課程,輔導計劃方面,有躍進班及功課輔導班等。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參加課後中文學習班及功輔班,協助他們學習中文及解決功課上的困難。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各級各主科設集體備課制度,進行課程剪裁和調適,共同商議和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發揮更佳的教與學效果。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
家校合作 | : | 家長教師會促進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繫,與學校合辦各類型的講座、工作坊、課程和聯誼活動。家教會的義工組聯絡家長協助學校推行各種學習活動。每年均舉辦多次家長日、家長會及學生學習成果展示,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 |
校風 | : | 學校根據辦學目標、課程願景和學習指引制定個人及社會成長課程,配合校本輔導計劃,培養和諧的師生關係和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
學校發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提升成就感。 2. 透過生命教育,培養正向特質。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教師專業發展及培訓會配合學校發展計劃進行。 |
其他 | : | 學校每年均舉辦多個海外及國內的學習交流活動,交流活動的主題種類廣闊,包括文化藝術、舞蹈、音樂、體育、STEM、環保、探訪姊妹學校等,可讓不同能力及性向的學生均有機會參與。而本校學生歷年的境外交流地方包括有東京、台北、台中、四川、上海、寧波、西安、河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