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香港筲箕灣柴灣道71號 | |||
電話: | 25605677 | 電郵: | stmarksprisch@yahoo.com.hk | |
傳真: | 25689581 | 網址: | http://www.stmarksprischool.edu.hk |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 | 湯啓康先生 |
校長 | : | 梁浩偉先生 |
法團校董會 | : | 未成立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全日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辦學團體 | : | 香港聖公會管業委員會 |
宗教 | :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 | 1965 |
校訓 | : | 非以役人 乃役於人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8000平方米 |
一條龍中學 | : | - |
直屬中學 | : | - |
聯繫中學 | : | - |
教學語言 | : | 中文 |
校車服務 | : | 校車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 | - |
堂費 | :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 | : |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 |
其他收費 | : | - |
課室數目 | : | 24 |
禮堂數目 | : | 1 |
操場數目 | : | 4 |
圖書館數目 | : | 1 |
特別室 | : | 家長資源室、學生活動室、英語教學室、校園電視台、電腦室、音樂室、視藝室、常識室、舞蹈室、遊戲室。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其他 | : | 親子飯堂、小組學習室、遊戲治療室,課室內設有電腦、投影機及銀幕。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10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20% |
特殊教育培訓 | : | 80%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 | 20% |
5-9年 | : | 10% |
10年或以上 | : | 70% |
2019/20學年 | ||
小一 班數 | : | - |
小二 班數 | : | - |
小三 班數 | : | - |
小四 班數 | : | - |
小五 班數 | : | 1 |
小六 班數 | : | 1 |
總數 | : | 2 |
2020/21學年 (以教育局在2020年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
小一 班數 | : | - |
小二 班數 | : | - |
小三 班數 | : | - |
小四 班數 | : | - |
小五 班數 | : | - |
小六 班數 | : | 1 |
總數 | : | 1 |
班級教學模式 | ||
P.5, P.6實施小班教學,推行合作學習。中英數專科專教,中文科配合教育戲劇提升學生學習動機;高小英文科以小組寫作策略提升寫作能力;數學科推行電子學習。 | ||
班級結構備註 | ||
因應學生能力,設立加強輔導班、輔導課、補底拔尖班及導修課,由接受特殊教學輔導技巧的老師任教,照顧學習差異。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 | 0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 | 2 |
多元學習評估 | : | 六年級評估包括課堂表現、日常功課、個人衞生及小測,亦透過中、英、數、常專題研習來評估學生的學習及九種共通能力。 |
分班安排 | : | 學校會因應學生各科學業成績為其安排拔尖班及輔導班。於導修課、課後補課班、周末學習班進行補底拔尖課程,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老師同時會因應學生的不同能力進行功課調適及評估調適。 |
每週上學日數 | : | 5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 | : | 8 |
每節一般時間 | : | 35 |
一般上學時間 | : | 上午 8:50 |
一般放學時間 | : | 下午 3:40 |
午膳時間 | : | 12:35 - 13:30 |
午膳安排 | : |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由家長安排及家長可於親子飯堂陪伴子女進膳。 |
健康校園生活 | : | 學校參與了至「營」學校認證計劃,設健康飲食政策監察飯盒之質量。參與開心「果」日、周五及小息的護脊操活動,鼓勵學生多吃蔬果及多做運動。 |
備註 | : | 校方刻意安排愉快的學習環境,在小息提供不同活動,如棋藝、閱讀、跳繩、呼啦圈、籃球、乒乓球、電子學習等。星期五早上設運動時段。每天課後提供數十項課外活動及學習班供學生參加。學生放學後可以留校至五時,由教學助理或外聘導師指導做功課。 |
為提升同學自信心、團隊精神及身體素質,本校設演藝時段作學生的表演平台,推行「一人一體藝」計劃,發揮學生潛質。活動有中文戲劇、Lego積木工程師、花式跳繩、乒乓球、田徑、手工藝、學生團契等。 |
本校秉承聖公會傳統,持守基督信仰,傳揚基督的大愛,提供全人教育,讓學生於德、智、體、群、美、靈各方面均衡發展。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基督化的人格和品德,成為社會棟樑。 |
學校管理 |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本校推行校本管理,致力推動管理與組織、學與教、學生德育及支援各項工作。每年透過自評機制,自我提升專業水平。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校董會主席兼校監湯啟康先生領導校董會成員管理學校事務,成員包括校長、牧師、會計師及工程師等。 |
環保政策 | : | 環保意識引進學校設施及課程。本校參與康文署綠化校園計劃,設立「惜綠園」,又透過綠色環保活動,讓學生身體力行參與和懂得愛護大自然。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習效能。 2. 發展資優教育,發揮學生潛能。 3. 打造健康校園形象,營造關愛校園文化。 |
教學規劃 |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學校與教育局及各大學協作發展校本課程,各級推行合作學習,運用多元學習策略。教師每周進行備課會或班會,計劃教學及檢視學生學習情況,作適時跟進。每周五進行全方位學習課程,如英語戲劇、演說技巧、體藝通識、科技探究及社會服務,部分活動由外聘專業導師主領。學校刻意安排多元的學習經歷,如境內、外參觀、中國周及德育公民周等聯課活動。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推行電子學習,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2. 中英數常進行專題設計;以探究式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態度。 3. 藉早會、周會及生命教育課程,推廣公民教育,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學校刻意營造不同共通能力的學習經歷。通過專題研習、全方位學習課程、萬里遊蹤戶外體驗課程、德育及公民教育、聯課活動及通識課程,培養學生九種共通能力。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於早會,活動及訓輔周會中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學生支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推行三層資優教育及學習支援:資優課程包括英語話劇、數學精英隊等;學習支援計劃有加強輔導班、師生夥伴、教學助理協作、課後功課輔導班,以幫助成績稍遜的學生;並安排社交小組以提升有特殊需要學生自信和社交能力。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藉著統整和彈性調配校內資源,為同學們提供教學、家課及評估調適,又會與專業人士(語言治療師、教育心理學家、社工等)共同策劃輔導和支援計劃,使他們能夠順利融入校園生活。學校已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加強輔導班剪裁中英數科課程,鞏固學生學科的基本能力,建立學生的自信、改善學習效能。為能力高的學生,提供資優課程,如13架思維訓練,培訓高思維能力。平日課堂亦會開辦非華語班,幫助非華語同學學習。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
家校合作 | : | 學校藉家書及陽光電話,與家長有緊密聯繫。家長教師會推行家長學堂計劃,舉辦多項講座、興趣班及親子活動以鼓勵家長終身學習。又組織家長義工隊,協助學校籌辦活動,讓家長成為學校及孩子的成長夥伴。 |
校風 | : | 1. 校風淳樸,學生守規,同學能彼此尊重,師生關係和諧融洽。 2. 同學對學校有歸屬感,積極參與校內外活動及社區服務。 3. 組織「關愛天使」團隊,讓高年級生以一對一方式照顧初小同學,發揮互助互愛、彼此扶持的精神,更藉生命教育課、社會服務課程等,建立關愛的校園文化。 4. 推行「全方位學生輔導計劃」,藉預防性、發展性活動及獎勵計劃,鼓勵學生積極進取,提升他們的自信及抗逆力,並透過領袖訓練培養同學的責任感及應變能力。 |
學校發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習效能:教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進行學習,培養他們自主學習應有的態度。 2. 發展資優教育,發揮學生潛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發掘及發展潛能。 3. 打造健康校園形象,營造關愛校園文化。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1. 全校推行中英數專科專教,安排校本支援,同儕備課、觀課及校內外交流,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 老師接受「資優教育」培訓,發揮學生潛能。 3. 老師接受「融合教育」培訓,提升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技能。 4. 電子學習教師培訓。 |
其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