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法團校董會以下,由陳志雄校長帶領,設兩位副校長,將學校管理架構劃分為四大範疇,分別為校本管理、學與教、校風與學生支援、課外活動,每組均設組長監察。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於2009年8月31日成立法團校董會。 |
環保政策 |
:
| 實施環保班房政策,26℃以上才開空調,所有文件雙面印刷,設舊衣、廢紙及膠樽回收,建設綠色校園。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 持續成績優化,推動自主學習,提升教與學效能; 2. 發展科學科技課程,提升學生創新及邏輯思維能力; 3. 豐富其他學習經歷,促進全人發展。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加強學生學習英文,增加英文上課時數、外籍英語老師、拼音和故事閱讀課程、英語室、每年舉辦「國際文化日」等,營造良好英語環境,提升學生聽說能力。推行「My Reading Journey」獎勵計劃、網上自主學習課程,學生延伸學習。科學科技課程(STEM教育)常規化,學生動手探究,發展潛能,照顧學習多樣性。運用小組學習,照顧學習差異。老師施行難點教學。利用數據促進學習,瞭解學生學習的需要,評估學與教成效。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全校早上閱讀活動和閱讀獎勵計劃,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學生應用資訊科技進行自主學習。電腦科校本課程,學生運用平板電腦學習,亦持續進行網上自主學習課程。同時推行專題式研習活動,規劃每級學習的研習技能,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及共通能力。德育及公民教育滲入學科課程,每星期進行「領袖培訓課程」和「ICAN全人教育」課程,培養學生正面思維,提升心理素質,達致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透過「領袖培訓課程」、級議會、專題研習和網上自主學習課程等,皆能有效強化學生的協作、創造、研習、資訊科技及自我管理能力。 |
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 本校推行「領袖培訓課程」、「ICAN全人教育課程」和「啟發潛能教育」,培養學生正面思維及提升心理素質。中英數常科目亦滲入了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元素,配合其他相關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全班式和尖子抽離式資優培育課程,以及加強輔導班,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讓學生發展潛能。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本校運用有關津貼,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作出支援服務。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利用分組及分層課業等,照顧學習差異。與區內的幼稚園及中學合辦幼小及中小銜接課程,幫助學生盡早適應新學習階段。配合《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2017),著重幼小銜接課程,小一適應期在學校完成功課,之後循序漸進達致回家做功課,全年不設考試。配合六年級級議會的議決,設計中小銜接課程,為升中作好準備。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以「開放校園」政策,鼓勵家長陪伴子女共渡校園生活。每年學校會提供機會,讓家長擔任義工工作,協助學校活動,共同發揮家校合作的精神,而家長義工人數至今已超過六百多人。學校更榮獲全港「有心學校」亞軍。另設家長講座,提升家長心理素質、管教技巧及親子關係,攜手培養子女成長。 |
校風 |
:
| 連續十四年榮膺「ICAN學校」及「模範ICAN學校」榮譽。此外連續12年榮獲關愛校園、連續11年榮獲有心學校榮譽及連續三屆榮獲「啟發潛能學校成就大獎」。老師秉持「啟發潛能教育」的信念,相信學生各有所長,並以尊重、信任、樂觀、關懷及透過5P的刻意安排,傳達關愛,發揮學生潛能,提升自信心及學生心理素質,達致成功、進步、快樂人生。 |
學校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繼續強化英文的課程,學生從英語活動中學習英文,提升英文水平。持續發展多元化的科學科技課程,全校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接受資優教育,小一至小三推行One Student One Robot課程,小四至小六推行科學實驗及One
Student One Science課程,五年級推行全球首創「5G概念STEM 小學課程」。環保課程方面,本校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持續優化學校海洋保育設施及課程。鼓勵學生參加公開試和全港性比賽,以香港代表資格參加國際性比賽,發揮潛能,擴濶視野。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配合學校發展的需要,與教育局和校外機構協作,引入校外專業支援,讓教師能與時並進,促進專業知識,優化教學效能。進一步以本校的成功經驗,與其他學校建立交流的平台,優化學習社群,提升教育團隊素質。本校著力發展教師備課和觀課的文化,設科本教師分享時段,優化課堂教學,整體提升教育的質素。 |
其他 |
:
| 本校推行啓發潛能教育和賞識教育,從不同途徑擴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習經歷,發展潛能,增強自信:推薦參加教育局、香港資優學苑和大學的課程;鼓勵學生參加公開試和全港性比賽,本校學生連續9年取得代表香港的資格,到外地參加機械人比賽,又多次參加數學國際賽。每年舉辦遊學團,曾到意大利、新加坡、日本和韓國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