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校長、副校長按學校表現指標分成四大範疇管理,優化學校政策。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聖公會李兆強小學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成員、獨立人士、教員及家長等13人組成,為學校制定教學發展方向及策略。 |
環保政策 |
:
| 透過多元化環保活動,深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他們愛護環境的態度。由學生擔任的「環保先鋒」更會定期推行校內環保活動,協助營造校內環保氛圍,將節能減廢生活化。 |
學校關注事項 |
:
| 培養學生投入自主學習,發揮創意思維,激勵學生肯定自我價值,建立抗逆自信人生。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1.透過合作學習四高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加強教學成效。2.小一至小三進行主題學習,舉行「綜合活動日」,讓學生愉快學習。3.小四至小六進行跨科活動,令學生更有效地將不同科目知識融匯貫通。4.舉行全方位戶外學習活動日,讓學生的學習變得生動。5.善用資訊科技進行學與教,引入點讀筆、RainbowOne網上學習互動平台等,加強教學回饋及效能。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致力建立關愛校園,建構關愛文化。2.建立健康校園及環保校園,促進學生身心靈健康。3.推行主題式閱讀、跨課程閱讀及閱讀分享計劃,推廣閱讀文化。4.進行專題研習,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5.推動校本網上學習活動,提升學生運用資訊科技自學能力。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透過課堂學習及各類型的活動,提供不同的學習經歷,培養學生九種共通能力,並於日常生活中應用;另外,透過跨科學習、專題研習、科技模型創作、IT及STEM教育,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創意思維。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
:
| 透過整合生命教育和正向教育的理念與內涵,著重利用生活實踐讓學生學習以積極、關愛、感恩等正面態度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1.設「拔尖班」進一步提升資優學生的英數能力。2.設有「小班教學」、「輔導課」及推行學生支援計劃等,協助成績稍遜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3.推行「大哥哥、大姐姐計劃」,提供機會予高年級服務,為小一學生提供貼心的輔助。4.小一各班均設教學助理,協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1.全校關愛、正面文化教導學生,「每個學生都重要,一個都不能少」。2.提供教育心理輔導及校本言語治療服務。3.安排針對性小組訓練及戶外體驗日學習。4.教師及家長工作坊,家校合作貫徹教育方針。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1.課程突顯周年學習主題。2.透過學生表現分析,找出學生的強弱項,設計適切的校本課程及教學策略。3.設有拔尖班、小班教學、輔導班及評估調適政策,照顧不同學習需要。4.點讀筆支援個別學生溫故知新。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1.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強化家校相輔,如:親子細運會、家教會親子旅行等。2.舉行家長也敬師、心意點唱、故事叔叔姨姨等,促進家校合作,共同輔助孩子健康成長。3.推廣家長教育,提升家長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效能。4.陽光電話顯關懷,加強家長與老師的緊密溝通。5.邀請家長參與愛心家長義工隊,體現家校之間的合作。 |
校風 |
:
| 校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1.以愛與關懷培育全校學生成為品學兼優的模範。2.著重正向教育,建立學生正面積極的態度,肯定自我。3.重視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上得以均衡發展。4.推行「一人一職」計劃,培養學生服務他人的精神。 |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栽培每個兆強學生成為品學兼優的人才。2.裝備學生兩文三語、高情商、重關愛、靈活變通、滿有信心應對未來挑戰。3.運用「高動機、高參與、高展示、高回饋」合作學習四高課堂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4.透過專題研習及從閱讀中學習等,培養終身學習技能。5.推動STEM教育,讓學生運用運算思維,發揮創意解難。6.以資訊科技作互動學習,促進自主學習並提升資訊素養。7.透過校外支援計劃如CoolThink運算思維教育計劃等,建立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學效能。8.加強資優教育及領袖訓練,高小海外交流,讓學生盡展潛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1.每位教師均以人為本,實踐育人為中心的教育。2.均能推動合作學習、正向文化。3.成為孩子的人生導師。4.強化中層管理,完善學校行政。5.培訓科組核心成員,領導學科課程發展。 |
其他 |
:
| 為讓學生增廣見聞,並豐富其學習經驗,學校會舉辦境外交流活動,讓學生多認識不同國家和文化,拓展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