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NDRL8NY9K
地址: | 新界青衣長安邨 | |||
電話: | 24978784 | 電郵: | wssps@tungwah.org.hk | |
傳真: | 24352947 | 網址: | http://www.twghwssp.edu.hk |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 | 馬清揚先生 |
校長 | : | 黃頴心女士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全日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辦學團體 | : | 東華三院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88 |
校訓 | : | 秉承東華三院「全人教育」的辦學宗旨「勤儉忠信」為進德修業依歸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2800平方米 |
一條龍中學 | : | - |
直屬中學 | : | - |
聯繫中學 | : | - |
教學語言 | : | 中文(包括:普通話)及英文 |
校車服務 | : | 保姆車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 | - |
堂費 | :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 | : | $2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300 |
其他收費/費用 | : | 補發學生證費用$25 |
課室數目 | : | 24 |
禮堂數目 | : | 1 |
操場數目 | : | 2 |
圖書館數目 | : | 1 |
特別室 | : | English Wonderland、STEM、常識、遠程教室、中文閱讀室、音樂、舞蹈、視藝。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 |
其他 | : | 全校無線網絡、提供平板電腦上課、實物投影器及投影機。部份課室設置電子互動白板。有園圃及綠田園種植。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46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49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 | 94% |
學士 | : | 98%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35% |
特殊教育培訓 | : | 29%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 | 27% |
5-9年 | : | 18% |
10年或以上 | : | 55% |
2020/21學年 | ||
小一 班數 | : | 4 |
小二 班數 | : | 4 |
小三 班數 | : | 5 |
小四 班數 | : | 5 |
小五 班數 | : | 3 |
小六 班數 | : | 3 |
總數 | : | 24 |
2021/22學年 (以教育局在2021年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
小一 班數 | : | 3 |
小二 班數 | : | 4 |
小三 班數 | : | 4 |
小四 班數 | : | 5 |
小五 班數 | : | 5 |
小六 班數 | : | 3 |
總數 | : | 24 |
班級教學模式 | ||
重視英語教學,課程加入資優教育、STEM教育及自主學習。課堂運用活動教學及分組合作學習法,再配合電子學習,重視讓學生從活動及探究中建立知識,讓學生愉快學習。 | ||
班級結構備註 | ||
推動資優教育、愉快學習,重視英語教學及STEM教育,著重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群、美。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 | 0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 | 3 |
多元學習評估 | : | 各學科均設進展性及總結性評估。持續性評估能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本校又重視多元化評估,除紙筆評估還有多元化如視像、影音及專題研習等評估,培育學生全面發展,並加入自評、同儕互評及家長評估。 |
分班安排 | : | 學生平均編入同級不同班別,務求令每一位學生在各方面都能均衡發展,追求卓越。 |
每週上學日數 | : | 5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 | : | 10 |
每節一般時間 | : | 35 |
一般上學時間 | : | 上午 8:10 |
一般放學時間 | : | 下午 3:30 |
午膳時間 | : | 13:05 - 14:05 |
午膳安排 | : |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 : | 推行健康校園政策及環保政策, 本校曾榮獲香港健康學校獎勵計劃的「金獎」,現獲「至營學校」認證,以及獲環保署頒發綠色機構。 |
備註 | : | 課後設有功課輔導班。 |
重視全方位學習,除本地遊歷,學生亦曾踏足英國、奧地利、澳洲、北京、台灣、韓國、日本、新加坡 校內活動共80多項,包括:管弦樂團、弦樂、管樂、敲擊、合唱團、古箏、田徑、游泳、足球、武術、舞蹈、數學奧數班、科學探究班、英語音樂劇、朗誦、幼童軍等活動。 |
本校致力為學生進行「全人教育」,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使能發揮個人的潛能,日後成為具備知識技能、有獨立思考能力、勇於承擔責任和關注社會事務的良好公民,亦積極培育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並以校訓「勤儉忠信」為進德修業的依歸,勉勵他們拓展豐盛而有意義的人生。 |
學校管理 |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本校為東華三院屬下的全日制小學,並於零六年成立法團校董會。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校長、教師、家長、校友及獨立人士,每年召開三次會議,共同釐訂學校的發展項目。 |
環保政策 | : | 學校獲環保署頒發香港綠色機構,積極參與不同社區的環保活動,加強學生環保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環保態度和實踐環保生活。 |
學校關注事項 | : | 學校願景: 秉承東華三院辦學宗旨,提供優質教育,建立愉快學習的關愛校園; 讓學生盡展潛能,以具備廿一世紀全球化發展的知識、技能、態度。 |
教學規劃 |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學校重視推行愉快學習,發展學生潛能。 1. 重點發展英文課程:推行遊戲學習模式。英文科獲香港中文大學協助規劃校本課程,重視培養學生拼音、閱讀、寫作及說話等各項能力。學校並透過英語音樂劇等不同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英語興趣。 2. 推動資優教育:參與教育局資優教育組教師網絡計劃,全校以三層式架構進行全班式、抽離式資優教育培訓。重點在於發展學生潛能,並提升學生創意、高階思維及人際溝通能力。 3. 運用活動教學,配合校本STEM及電子學習,讓學生愉快學習。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推動愉快學習,建立愉快學習的關愛校園,課堂以活動教學進行。設有東華三院德育課程,重視培養學生品德。營造校園正向文化,透過校本STEM課程,提升學生對科技的應用能力。設閱讀獎勵計劃,提升閱讀興趣;透過IT進行互動學習;設專題研習,令學生能掌握不同的共通能力;增設全方位課程,提升學生個人身心成長、公民教育等的認知及培養正確價值觀。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重視學生兩文三語、創意、批判思考、溝通、科學及數學運算等能力。重視發展學生多元智能,為學生提供適切的培訓,發展學生潛能。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 : | 學校推動正向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個人性格強項,建立正向情緒,改善個人抗逆力,鼓勵健康生活模式,增強學生的能量,幫助學生達至豐盛人生。 |
學生支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時間表上午為核心課程,下午為多元課程及拔尖補底,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為學生提供適異性課程,支援SEN生、資優生及學習能力稍遜學生,學校設有跨界別專業團隊:包括一名教育心理學家,兩名社工及一名言語治療師,小一推行及早識別計劃,另設各級校本輔導小組,為有需要學生提供及早支援,並提升其學習效能。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設有校本課程照顧學生個別差異,幫助拔尖補底,更重視資優教育培訓。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
家校合作 | : | 設有家長教師會及家長校董。學校設「家長學堂」,讓幼稚園及本校家長出席不同類型的講座及工作坊,從而協助家長自我提升。此外,家長義工熱衷服務,屢獲社署頒發金獎及東華小學最高義工服務時數獎。 |
校風 | : | 重視培育學生品德,藉正向教育的推行,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有禮盡責。推行服務學習、關愛大使計劃及家長伴讀,建立關愛文化,和諧友愛,融洽的校園氣氛。透過「健康促進學校」的概念,並推行環保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習慣,協助學生建立健康身心和環保觀念。 |
未來發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三大關注事項: (一) 提升學習動機 激活內在潛能 (二) 融會學習能力 啟發創建思維 (三) 培養正向價值觀 陶造健康身心靈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推動正向教育,提供適切的教師培訓,從教學中實踐正向教育。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鼓勵教師透過校本培訓工作坊及參與教育局或大專院校的教學研究及培訓工作,提升個人的專業發展,從而提升教學質素。老師多次獲教育局邀請進行教學分享。本院定期舉辦聯校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及境外交流活動,促進專業交流,互相學習,增進彼此的專業水平,提升校本課程的發展。 |
其他 | : | 本校每年參與不同類型比賽,屢獲殊榮。當中包括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之國際聯校學科評估,本校獲科學科全港最高分ICAS獎牌,另外在劍橋英語考試及華夏杯數學比賽中也得到相當優異成績。此外,榮獲「關愛校園」榮譽、「樂繫校園奬勵計劃」榮譽獎、「香港健康學校」金獎、「香港環保卓越計劃」銅獎、連續四年獲得「您想綠色生活大獎:最喜愛綠色校園」及「香港綠色學校」等多項殊榮。 |
修訂日期:2021年9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