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NDRL8NY9K
地址: | 新界粉嶺華明邨第二期 | |||
電話: | 27082211 | 電郵: | fsc@fsc.edu.hk | |
傳真: | 27082882 | 網址: | http://www.fsc.edu.hk |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 | 方兆怡女士 |
校長 | : | 譚仲漢先生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全日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辦學團體 | : | 方樹福堂基金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90 |
校訓 | : | 智、勇、勤、誠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5000平方米 |
一條龍中學 | : | - |
直屬中學 | : | - |
聯繫中學 | : | - |
教學語言 | : | 中文 |
校車服務 | : | 保姆車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 | - |
堂費 | :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 | : | $2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 |
其他收費/費用 | : | - |
課室數目 | : | 27 |
禮堂數目 | : | 1 |
操場數目 | : | 1 |
圖書館數目 | : | 1 |
特別室 | : | 設有電腦室、視藝室、音樂室、常識室、社工室、融合資源室、教學資源室、校園電視台。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其他 | : | -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1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5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 | 98% |
學士 | : | 95%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38% |
特殊教育培訓 | : | 51%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 | 16% |
5-9年 | : | 16% |
10年或以上 | : | 68% |
2020/21學年 | ||
小一 班數 | : | 3 |
小二 班數 | : | 3 |
小三 班數 | : | 5 |
小四 班數 | : | 6 |
小五 班數 | : | 5 |
小六 班數 | : | 5 |
總數 | : | 27 |
2021/22學年 (以教育局在2021年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
小一 班數 | : | 5 |
小二 班數 | : | 3 |
小三 班數 | : | 3 |
小四 班數 | : | 5 |
小五 班數 | : | 6 |
小六 班數 | : | 5 |
總數 | : | 27 |
班級教學模式 | ||
全校採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以照顧學生多樣性。 | ||
班級結構備註 | ||
-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 | 0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 | 4 |
多元學習評估 | : | 透過專題研習,學生自評、同儕互評、學習評估、進展性評估等多元評估,回饋學與教,促進成效,以考試作總結性評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 |
分班安排 | : | 小一至小三以混合能力分班; 小四至小六年按學業成績分班。 |
每週上學日數 | : | 5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 | : | 9 |
每節一般時間 | : | 35 |
一般上學時間 | : | 上午 8:00 |
一般放學時間 | : | 下午 3:00 |
午膳時間 | : | 12:25 - 13:15 |
午膳安排 | : |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由家長安排及學生自備。 |
健康校園生活 | : | 1. 推行健康飲食政策及體適能訓練。 2. 參與「健康飲食在校園」計劃及水果日。 3. 參與「陽光笑容滿校園」行動。 |
備註 | : | 五、六年級成立班會組織。 |
逢星期五下午於課內時間安排學生參加兩節活動課,另外,放學後舉辦各項興趣班及體藝訓練。如各項球類訓練、小結他、陶藝、牧童笛、合唱團、舞蹈訓練、幼童軍等。 |
五育並重,因材施教。 |
學校管理 |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校長一名;副校長兩名;主任八名。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已成立法團校董會。 |
環保政策 | : | 建立「方小綠化園地」,培養學生服務學習。 |
學校關注事項 | : | (一) 優化學與教策略,照顧學生多樣性 (二) 透過全方位學習經歷,拓寬學生視野,啟發學生潛能 (三) 推行正向教育,讓學生建立快樂和豐盛的人生 |
教學規劃 |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1. 採用自主學習及合作學習法,以學生為本設計教學內容。 2. 安排多元化學習活動,並提供課後活動、訓練等,啟發學習潛能。 3. 透過全方位學習,讓學生經歷過程,從活動中建構知識。 4. 各科課程發展引入高階思維策略,啟發學生潛能。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透過多元化學習活動,如專題設計、STEM活動日、境外學習、閱讀計劃等,擴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習能力。 2. 優化校本課程,啟發學生學習潛能及發展高層次思考能力。 3. 透過滲透課程,例如成長課、早會及週會等進行德育培訓,以確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及態度。 4. 教師善用資訊科技教學,促進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各學科領域均滲入共通能力的培養,積極推動STEM教育,提昇學生的創意及協作解難能力。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 : | 推行「正義聯盟」(「好心情@學校」計劃微型) |
學生支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2. 小組教學計劃。 3. 區本計劃(功輔班、活動班及戶外活動)。 4. 新來港學童英文班。 5. 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服務。 6. 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1. 設立學生支援組統籌支援工作。 2. 社交及專注力訓練小組。 3. 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服務。 4. 課程、教學、默書及評估調適。 5. 學生朋輩輔導及共融活動。 6. 家長講座及工作坊。 7. 讀寫訓練小組。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因應不同學生的能力及學習需要作教學、課業及評估上的調整,例如:特別座位安排、功課調適、默書調適、測考調適、朋輩輔導、特殊學習需要考試安排。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
家校合作 | : | 校風純樸。已成立家長教師會二十五年,組織家長義工隊,參與校內各項關顧活動,如運動會、故事媽媽、戶外學習日、擔任活動導師及舉辦敬師日。 |
校風 | : | 1. 建立關愛校園:週會、班會、早會、成長課、班級經管及班主任課,使學生養成互相關懷的風氣,建立歸屬感,並利用各種途徑以直接或滲透的方式向學生注入德育元素。 2. 培養學生互助互愛、自律守禮、負責任的態度及領導才能,訓練服務生在不同範疇內,有效提升能力感。 |
未來發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利用不同的策略,促進不同學習風格和能力的學生學習,提升於課堂內照顧學生多樣性的效能。 2. 透過全方位學習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3. 在校園塑造正向文化,讓學生發揮他們的強項和抗逆力。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1. 配合學校發展需要,舉行校本培訓活動,例如教師發展日、專題講座、工作坊、訪校交流活動等。 2. 學校積極參與校外各項支援計劃,增加教師對課程的掌握,提升教與學效能。 3. 各科組有系統地安排教師參與不同範疇之進修課程,以配合學與教的需要。 |
其他 | : | - |
修訂日期:2021年9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