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由法團校董會管理,校監、校長及校內各行政小組負責學校日常運作。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教員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及獨立校董。 |
環保政策 |
:
| 設廢物收集箱、綠化校園、環保小先鋒、大陽能發電系統、線建環評計劃、校服及廚餘回收。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深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持續推展電子學習。 2.啟發學生創新科探精神,成就未來新世代。 3.營造正向校園文化,培育至「正」耀星人。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本校推行活動教學,配合電子教學模式推行自主學習,著重學生兩文三語。四年級起推行電子書包,增強學習互動性。精英班實施中文科以普教中;英文科增聘外籍英語老師,而小一更精心設計寓遊戲於學習模式,快樂學英語。數學和常識科著重發展學生高階思維,透過探究發現方法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此外引入英文數學及思維策略,為升中作好準備。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加強朋輩互動,停課期間善用平板推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成效。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全校鋪設無線網絡,配置平板電腦等先進設備,教師均接受電子學習及自主學習專業培訓;各級電腦科設編程學習,設機械人、機械臂及無人機課程,更設全校性STEM課程,透過設計循環理念探究科學、數學及工程概念,培育科創人材;於不同科目實施專題研習,發展學生共通能力;推行校本德育及繪本課程,推動關愛及正向校園文化。推行閱讀獎勵計劃,推動跨級及家長伴讀,以提升閱讀風氣;引入大學等專業支援,深化課程,提升效能。此外,本校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興建耀星天文館,探索宇宙奧秘,培養科學興趣。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透過STEM及編程教育、戲劇教育、專題研習、科學探究活動、領袖生培訓、合作學習及資優教育等,建構學生的創意及邏輯思考、批判性思維、解難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及正確價值觀,培育社會人材。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
:
| 著重營造校園正向文化,特設校本歷奇體育、德育課程及五常歷奇隊,培育正面價值觀及團隊精神,並在教育局及浸信會愛群服務社合辦的樂繫校園獎勵計劃中榮獲「人際連繫特別獎」及在香港教育大學的點滴成河比賽中榮獲「最傑出生命教育教案設計獎」,以證學校在正向教育當中所付出的努力。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開辦多項課程照顧多元學習需要,如自學班、輔導班、各項拔尖班、小老師計劃及奧數班。有教育心理學家及語言治療師駐校提供專業支援。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設校風及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教師、課程主任、級訓導、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帶領全校教師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學生。利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教師及教學助理提供調適服務,開設訓練小組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支援。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聘請教學助理及教師提供課後支援。小息進行朗讀、伴讀及同儕互教中英文,設計分層工作紙、抽離默書及開設非華語輔導班。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個別學生可作功課及考試調適。自設校本分層工作紙及課程設計,備有基礎題及高階/思考題,照顧不同能力學生。另設網上學習平台,在家中可鞏固學習,部分平台亦會按個別學生程度分派合適的練習提升學生能力。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溝通,舉辦校長茶聚,聆聽家長對學校之意見,並定期舉行家長日、交流會、親子旅行、家長教育講座、工作坊及成立家長義工隊等,加強家校合作。另出版刊物「星語」,讓家長了解學校的發展。 |
校風 |
:
| 致力營造關愛正向校園文化,多鼓勵、多欣賞、多關愛,培育積極學習、充滿關愛及正能量的學生。誦讀「耀星禮儀經」,培養學生從個人生活做起,推己及人,學會做個自律、自信及關愛他人的至正耀星人。 |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推行電子書包計劃,提高學習趣味及動機,運用數據回饋教與學,照顧學習多元化。 2.優化各級STEM課程,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及解難能力,發展5G校園及課程,培育創科人材。 3.建立資優人才庫,發展「一生一體藝」,發掘學生多元潛能。 4.營造正向校園文化,誦讀「耀星」禮儀經,培育至「正」耀星人。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1.全體教師參與歷奇訓練專業證書課程,將歷奇元素滲入課程。 2.集中專科教學及優化課業設計及教學策略培訓。 3.推行同儕觀課與備課、教學示範及組織學習圈交流,探究創新有有效學習模式。 4.參與教育局與大學合辦之支援計劃,建立學習圈,進行跨校備課、觀課及研課,發展有效的課堂策略。
5.鼓勵教師參與教育局及校外專業機構舉辦之進修,遠赴境外取經,發展教師專業。 |
其他 |
:
| 1.贏得多個機械人比賽獎項及朗誦節比賽冠軍,學生才華盡展。 2.設學生發明隊,取得多個發明大賽榮譽,並獲優秀創新發明學校大獎及傑出指導老師獎。 3.每年均籌劃境外交流及體驗活動,如日本、美國、韓國、中國等。
4.上下學期各設學科獎、進步獎及獎學金,鼓勵學生力求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