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NDRL8NY9K
地址: | 新界沙田馬鞍山恆安邨 | |||
電話: | 26429186 | 電郵: | info@mossjps.edu.hk | |
傳真: | 26433929 | 網址: | http://www.mossjps.edu.hk |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 | 伍維烈修士 |
校長 | : | 楊翠珊女士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全日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辦學團體 | : | 香港天主教方濟會會長 |
宗教 | : | 天主教 |
創校年份 | : | 1987 |
校訓 | : | 敬天樂仁 博學篤行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3500平方米 |
一條龍中學 | : | - |
直屬中學 | : | - |
聯繫中學 | : | - |
教學語言 | : | 中文(包括:普通話)及英文 |
校車服務 | : | 校車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 | - |
堂費 | :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 | : | $4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300 |
其他收費/費用 | : | - |
課室數目 | : | 25 |
禮堂數目 | : | 1 |
操場數目 | : | 2 |
圖書館數目 | : | 1 |
特別室 | : | 7間(STEM室、視藝室、音樂室、電腦室、英語室、校園電視台、中央圖書館)。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其他 | : | 全部課室設電子黑板,促進課堂互動。 另設輔導室、方濟園圃、多元智能室、祈禱室。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48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50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28% |
特殊教育培訓 | : | 42%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 | 58% |
5-9年 | : | 32% |
10年或以上 | : | 10% |
2020/21學年 | ||
小一 班數 | : | 4 |
小二 班數 | : | 4 |
小三 班數 | : | 5 |
小四 班數 | : | 4 |
小五 班數 | : | 4 |
小六 班數 | : | 4 |
總數 | : | 25 |
2021/22學年 (以教育局在2021年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
小一 班數 | : | 4 |
小二 班數 | : | 4 |
小三 班數 | : | 4 |
小四 班數 | : | 5 |
小五 班數 | : | 4 |
小六 班數 | : | 4 |
總數 | : | 25 |
班級教學模式 | ||
採取小班教學模式,加強照顧學生多樣性,並使用電子教學配合。 設拔尖班、功課班、輔導班及新來港學童班為學生提供支援。 |
||
班級結構備註 | ||
於二至六年級,各級至少設一班英文數學班。 一至六年級常識科均設英文常識單元教學。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 | 2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 | 2 |
多元學習評估 | : | 評估包括學生平日的學習表現,如聽、說、讀寫的能力、態度及創作過程。另設多元化評估,如電子評估、實作評估等。 |
分班安排 | : | 二年級至六年級均分班,成績稍遜學生設輔導課;各級進行分組教學。 |
每週上學日數 | : | 5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 | : | 7 |
每節一般時間 | : | 45 |
一般上學時間 | : | 上午 8:15 |
一般放學時間 | : | 下午 3:30 |
午膳時間 | : | 12:05 - 13:15 |
午膳安排 | : |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 : | 本校已成立午膳監察委員會,監察供應商所提供食物的質素。推行體適能計劃及集體運動。 |
備註 | : | 設STEM課程、電腦科、小學英文閱讀及寫作計劃、成長課及校本公民教育課程。 |
設有交通安全隊、公益少年團、男、女童軍、小老師、少年警訊、體操、合唱團、話劇、朗誦、舞蹈、口風琴、牧童笛、田徑、排球、籃球、園藝、基督小先鋒、公教培育組、IT大使、科學小先鋒、敲擊樂及週六興趣班。 |
引導學生認識天主教信仰及基督精神,並按學生能力,因材施教,教育學生品學兼備及善盡公民責任。 |
學校管理 |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法團校董會。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法團校董會成員:校監、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及其他專業人士。 |
環保政策 | : | 本校有制定一套環保政策,包括環境管理及環境教育,引導學生關注大自然及愛護大自然。 |
學校關注事項 | : | 應用資訊科技以促進互動學習,深化電子學習的效能;培養學生秉承及實踐方濟會「微末心、手足情」的精神,提升個人心靈素養。 |
教學規劃 |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參加教育局及各大院校舉辦的計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及訓練其共通能力。各科經常靈活調配及重整課程,進行協作教學。課前及午膳後安排主題活動,如午讀、集體運動、普通話齊齊唱、英語時間及學科短講等。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推行電子教學,建立多元化的學習模式,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推行校本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公民意識。透過各項閱讀計劃,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及加強語文能力。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於各科課堂學習及透過參與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學生從中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及培養共通能力,讓學生可以遷移到其他學習情況中使用。九種共通能力包括: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明辨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習能力。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 : | 透過公民教育課,包括成長課及天主教社會倫理課程,讓學生認識「微末心、手足情」的天主教倫理價值觀,學習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
學生支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於校內成立學生支援小組,並讓教師接受有關特殊教育的培訓。另外,校內亦推行「秘密小天使」及各項朋輩支援計劃,以提升共融文化。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運用學習支援津貼,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三層學習支援,並與教育局及其他社福機構合作舉辦小組訓練活動,如「喜伴同行」、「喜悅寫意」及專注力訓練小組等,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本校設有拔尖、躍進班、課後功課補習班及小一適應課程,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支援。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
家校合作 | : | 每月家教會舉行定期會議,為家長與學校建立溝通渠道。每學年亦會舉辦家長講座工作坊及親子旅行活動。家長教師會義工組協助學校進行不同的活動及定期探訪弱勢社群。 |
校風 | : | 校風純樸,師生關係融洽,重視宗教的培育及品格薰陶,定期舉辦多項訓輔及公民教育活動,提升學生的品德,並設計不同的學科活動,以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設迎新日、小一適應日及各級家長會。 |
未來發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優化學與教策略,加強照顧個別差異及優化課堂教學。 2. 加強電子教學計劃,以促進互動學習。 3. 發展多元化的學習模式,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各項共通能力。 4. 善用QEF等校外資源,發展校本電子課程及跨學科課程。 5. 培養學生秉承及實踐方濟會「微末心、手足情」的精神,提升個人心靈素養。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因應學校的發展項目,參加各類研習會、培訓課程及進修,並與屬校老師交流分享,提升教學素質。 |
其他 | : | 校際舞蹈節獲甲級獎、香港學校音樂節及朗誦節獲得優異及良好成績、多項校外數學比賽及IT獎勵計劃獲得優異及良好成績。 |
修訂日期:2021年9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