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學校由法團校董會統領,下設學校政務委員會、學校發展及自評委員會、學校行政委員會及各行政委員會推行各項政策。各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商討學校政策及推行政策。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法團校董會為本校最高領導層,成員包括校監、副校監、辦學團體校董、獨立校董、校長校董、教師校董、家長校董及校友校董。 |
環保政策 |
:
| 重視可持續發展,學校外牆用環保木材構件減少室內空調耗電量;應用太陽能光伏系統供應部分電力;設空中花園:課室內設有光敏感測器,自動控制燈光強弱。 |
學校關注事項 |
:
| 善用新校舍資源,提供優質全日制小學教育服務。請參考本校網頁。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1. 初小階段,重點提升學習動機;高小階段,重點發展自學及思維能力。
2. 推行「普教中」及「英語全語境學習」,提升兩文三語能力。
3. 重視學生英語學習。初小「大圖書計劃」以故事書取代教科書,重點提升閲讀能力。高小「Keys2」計劃以讀帶寫,重點提升讀寫能力,營造校內英文語境。英語大使、英語小記者、英語小作家等拔尖活動,讓學生出版Lee Kam Express及Expression英文刊物。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推展「Super+正向教育計劃」,營造校園正向文化,優化校本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規劃及推展成長綜合課,以建立學生正面價值觀及態度。 2.培養學生閲讀習慣、興趣和能力,每天十五分鐘英文閲讀;中、英、數、常舉辦「悦讀月」活動;「同讀.同樂」交換書計劃;定期進行閲讀競賽、閲讀分享。 3.運用平板電腦及電子學習平台促進學生的學習。 4.以常識課程為框架,進行專題研習,培養學生共通能力,組織全方位學習活動,拓展學習空間。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1.以學科為本及專題研習為主導,透過常規、綜合及STREAM課程,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2.課堂互動學習提升學生的溝通、協作、明辨性思考等共通能力及高層次思維能力。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
:
| 推展super+正向教育計劃,透過super+課、德公課、優化校園空間等,發展學生的美德及品格優勢、成長思維、抗逆能力,培養他們的關注身心健康;建立正向人際關係;加強正面情緒、投入感和成就感;確定正向目的和意義,從而邁向豐盛有意義的人生。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1.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服務。2.兩名專業社工提供輔導服務。3.各級主科學科輔導。4.「成長的天空計劃」及成長小組提供個人成長輔導。5.推薦學生參加比賽。6.資助資優生參與校外尖子課程。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行政主任、訓導、輔導及主科科組長。本校運用額外資源聘請支援老師及社工、購買服務,為學生提供不同層面的支援,亦已建立支援措施,包括校本教育心理學家計劃及支援老師、學科輔導小組、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等。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實施普教中,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1.推行校本課程,進行適切的教材設計及剪裁。 2.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家課及考試調適。 3.為能力高的學生提供額外課業提升學習效能。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家長教師會舉辦不同活動以加強家校間的合作與溝通,亦組織家長義工支援學校工作。學校亦為家長提供工作坊及講座以加強家長教育,並設家長日、校長與家長閒談會、家長觀課、小一家長同學會及新春親子晚會等以加強溝通。 |
校風 |
:
| 致力建立關愛校園及欣賞文化,如:小一適應日、德公課、Super+課堂、周會課、德公活動、學生大使計劃、學生義工計劃、生涯規劃、「有心學生」計劃、家 教育計劃、個人成長小組、家長小組、Super Kid成長計劃及成長的天空計劃。 |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推動正向教育。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1.按學校發展重點,安排全校性及科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包括講座、工作坊、備課、觀課、學習圈、教研。2.重視教學實踐成效,透過科組研習圈、實踐「設計、實施、反思、優化」的模式,探討新的教學策略。3.組織校外教師學習圈(本地及海外),組織交流活動,參加國際研討會,提升專業發展。 |
其他 |
:
| 本校設有「文行忠信」獎勵金,作獎學、助學、獎教及推動家長教育之用。學校組織境外學習活動,例如:「同根同心」內地交流、「順德之旅」姊妹學校交流及境外考察團。公開或校際比賽獎項詳見學校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