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香港路德會屬校,由法團校董會監管下施行優質的校本管理。本校設學校發展組,有效帶領及管理屬下行政、學教、校風及學生支援、學生表現四個功能組別,同心協力落實各項校政。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法團校董會為本校最高的領導組織,成員包括校監及各持份者校董。 |
環保政策 |
:
| 學校參加多項由環保署、水務處及其他機構舉辦的環保計劃,包括參與廚餘回收及校園有機種植及綠建環評學校計劃,除了在校內安裝節能設備外,同時積極推動環保教育,讓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環保態度,實踐「可持續發展」。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實踐自主學習 2.發展學生成就感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本校致力培育學生自學精神,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學會多元自學策略及懂得自行建構知識;課堂以小組協作模式進行,並把電子學習融入各科學習活動中,促進課堂互動,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校內高展示學生學習成果,培養自信;英文科採全英語學習,全語境活動為學生提供優良的語言學習條件;中文科主要以粵語教授,為發展學生兩文三語能力,在教授讀本時會附以普通話;此外,視藝及音樂課程重視培養出互相欣賞及學習的態度;小一音樂科設有「小小鋼琴家」校本課程,從小發展學生的音樂潛能,栽培有潛質的學生成為未來的鋼琴家。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學校重視推動閱讀文化,學生可在圖書館、課室圖書角、操場閱讀角及所羅門閱讀世界借閱圖書;圖書科亦會推行不同的閱讀獎勵計劃及早讀活動。為提升學生在閱讀方面的深度,更會透過讀書會教授學生閱讀的技巧。在推行資訊科技教學方面,學校除利用電子教學增加教學效能外,亦於資訊科技課程增加資訊素養內容,提升學生明辨思維能力,並以常識科作為進行專題研習的框架,提升學生搜集資料及數據處理的能力。在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方面,本校設有成長課課程,並透過課堂、集會及活動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品格與正確的價值觀。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透過STEM課程、科學探究活動、戶外學習日、專題研習及思維策略訓練等全方位學習活動,提昇學生運用資訊科技、數學、研習、明辨性思考、自學及創造能力等,再配以分組學習,加強學生溝通、協作和解決問題等能力。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
:
| 本校為學生營造不同的學習經驗,透過舉辦班際比賽及學生大使選舉,培養學生有禮、遵守紀律及合作精神;亦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服務,培養公民意識及責任感。每周設德育主題,並透過主題性周會,向學生灌輸正面生活態度,建立積極人生觀。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推薦學生參加校外資優課程,發展學生潛能,並會因應學生的學習及成長需要,提供不同類型的支援小組,讓學生融入校園生活。本校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為學生及家長提供支援服務。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學校成立「學生支援小組」協調各項共融措施,有系統地制訂三層支援策略,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本校全部年級實施普教中,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學校為有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功課及評估調適。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家長教師會會定期舉行會議,作家校溝通橋樑;此外,學校亦設立了家長義工隊,積極發揮支援角色。學校積極推行家長教育課程,設主題性講座、分享小組及家長興趣班,家校合作,協力教育學生,並透過每年兩次家長日,加強家校溝通。 |
校風 |
:
| 基督化全人教育,重視學生靈、德、智、體、群、美六育的均衡發展。本校校風淳樸,學生敦品勵學、守規有禮,友愛同儕,師生關係融洽和諧。 |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善用電子學習,提升學與教效能;持續優化課程,並以學生為中心課堂規劃,能給予學生高參與及實踐自主學習的機會。
2. 創造學生成功經驗,提供展示個人才華機會,表揚優秀表現;建立學生良好品格,學習正確的生活態度。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為了持續優化本校課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本校與教育局及不同大學合作,定期安排教師參加培訓,鼓勵教學分享,與同業互相交流教學心得,回饋學校課程設計,持續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透過同儕備課及觀課,促進教師之間的專業交流,提升教學技巧,優化課程設計。 |
其他 |
:
| 1.路德會提供強大國際網絡,除定期有「短宣隊」及「國際義工」訪校計劃外,亦有學生到訪美國及澳洲交流計劃。 2.設獎學金,鼓勵品學兼優的優異學生。 3.香港中文大學及清華大學主辦的「中華禮儀教育計劃」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核心學校。 4.考評局「優質評核管理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