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NDRL8NY9K
地址: | 新界大埔棟樑路10號 | |||
電話: | 26622011 | 電郵: | tpms@mail.tpms.edu.hk | |
傳真: | 26678035 | 網址: | http://www.tpms.edu.hk |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 | 何景亮先生 |
校長 | : | 李綺琼女士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全日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辦學團體 | : | 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 聯合教會 |
宗教 | :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 | 1992 |
校訓 | : | 明道立德 博學善群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6000平方米 |
一條龍中學 | : | - |
直屬中學 | : | - |
聯繫中學 | : | - |
教學語言 | : | 中文(包括:普通話) |
校車服務 | : | 校車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 | - |
堂費 | :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 | : | $3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300 |
其他收費/費用 | : | - |
課室數目 | : | 30 |
禮堂數目 | : | 2 |
操場數目 | : | 4 |
圖書館數目 | : | 1 |
特別室 | : | 視藝室、音樂室三個、InnoSpace(STEM教室)、電腦室、學生活動中心、英語室、遊樂場、舞蹈室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其他 | : | 蝴蝶園、生態池、校園電視台、地球家園探知館、環境教育與有機種植園。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8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4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教育文憑 | : | 100% |
學士 | : | 97%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27% |
特殊教育培訓 | : | 26%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 | 50% |
5-9年 | : | 9% |
10年或以上 | : | 41% |
2020/21學年 | ||
小一 班數 | : | 5 |
小二 班數 | : | 5 |
小三 班數 | : | 5 |
小四 班數 | : | 5 |
小五 班數 | : | 5 |
小六 班數 | : | 5 |
總數 | : | 30 |
2021/22學年 (以教育局在2021年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
小一 班數 | : | 5 |
小二 班數 | : | 5 |
小三 班數 | : | 5 |
小四 班數 | : | 5 |
小五 班數 | : | 5 |
小六 班數 | : | 5 |
總數 | : | 30 |
班級教學模式 | ||
活動教學、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電子學習、分組學習(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探究式學習、高小BYOD。 | ||
班級結構備註 | ||
-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 | 0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 | 2 |
多元學習評估 | : | 進展性評估:各科於全學年均進行進展性評估,透過多元化評估以檢視學習進度,並給予適時適切的具體回饙,以實踐促進學習的評估。總結性評估:全年共兩次,小一上學期及小六下學期不設考試。 |
分班安排 | : | 一至六年級:學生按平均能力分班,並在中、英、數課堂進行分組學習。 |
每週上學日數 | : | 5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 | : | 7 |
每節一般時間 | : | 40 |
一般上學時間 | : | 上午 8:10 |
一般放學時間 | : | 下午 3:15 |
午膳時間 | : | 12:30 - 13:25 |
午膳安排 | : |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 : | 致力推動綠色校園及健康校園。 |
備註 | : | 重視生命教育、各制服團隊訓練、各類校隊訓練、英語及普通話日、課後資優班、運動會、競技日。 |
童軍、基督少年及女少年軍、綠色生力軍、中國舞、HipHop、管弦樂團、敲擊樂隊、樂器班、球類校隊、游泳、花式跳繩、藝術體操、KOL、話劇、漫畫、陶藝、創意編程、智能機械車。高小推行服務學習、選修課及學科延伸課。中、英、中、常、STEM設拔尖課程。 |
本基督精神,發展全人教育,藉宣講福音,培育學生活出豐盛生命。 |
學校管理 |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校董會按辦學團體方針,制訂發展方向,校長及行政組帶領及統籌各科組落實。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獨立人士、校長、教師、家長和校友代表。 |
環保政策 | : | 建設「綠色學校」為目標,教導學生實踐「環保四用原則」;推廣綠色生活和有機種植。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持續建立自主學習文化,提升學生學習效能,邁向卓越。 2.持續推行正向教育,培養學生成為感恩關愛,身心靈健康、邁向卓越的孩子。 3.提升教師專業能量,建構邁向卓越的教師團隊。 |
教學規劃 |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課堂著重互動、小組學習、自主學習及科學科技教育,學生藉觀察及探究發展共通能力。致力推動閱讀,設中、英文圖書課,英文科由三位外籍老師與圖書館主任在英文課內推動閱讀。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閱讀:全方位推動閱讀,推行「愛閱讀,愛分享」獎勵計劃。每週圖書課,由中英文科老師與圖書館主任協作教學,定期邀請作家到校,分享創作心得。 2.資訊科技促進學習:全校WiFi,於各科課堂鼓勵學生運用IT學習。常識在四至六年級分人文學科及科學科技,而各級均配合STEM教育,加入編程內容,促進學生運算思維。高小各科推行BYOD,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3.善用持續評估及回饋,令學生了解學習成效。 4.專題研習:小一及小六推行跨學科學習,小一至小六推行專題研習,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專題研習、跨學科學習、STEM教育、電子學習及自主學習,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 : | 1. 以基督教信仰為基礎,發展優質生命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 推動宗教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基督教信仰,實踐聖經的教導。 3. 推動正向教育,推行「正向小子」計劃,培養學生各種美德及善用性格強項。 4. 參與優質教育基金「好心情計劃@學校」計劃,培養學生的正向思維及情緒。 |
學生支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利用中、英、數分組教學策略進行拔尖補底;設學生支援組,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包括朋輩輔導及各支援訓練小組。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推行融合教育,在學習、考評的個人成長等方面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推行全班及抽離式資優培育課程、合作學習、高階思維訓練、高參與教室,並利用分組及適異性教學策略、分層課業等,照顧學習差異。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
家校合作 | : | 家長教師會促進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活動,設家長義工隊協助學校發展,並透過學校網頁、刊物(如校訊、家教會會訊)、電子通告、家長教師會、家長日,加強家校溝通及協作。 |
校風 | : | 著重學生全人發展,建立純樸的校風和關愛的校園文化。透過宗教、正向教育及生命教育等,推動班級經營、級團、大手牽小手等體驗活動,塑造學生成為感恩行善、關愛合群的孩子,從實踐中培養學生建立身心靈健康、自律守規的生活習慣,並藉選修課、領袖訓練及多元化的活動,鼓勵學生力求完善、邁向卓越。 |
未來發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持續建立自主學習文化,提升學生學習效能,邁向卓越。 2. 持續推行正向教育,培養學生成為感恩關愛,身心靈健康、邁向卓越的孩子。 3. 提升教師專業能量,建構邁向卓越的教師團隊。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1. 每週集體備課、課研及觀課,並透過校外協作,促進專業交流,提升教師專業能量。 2. 針對學校發展重點,鼓勵教師持續進修。 3. 獲教育局及大學支援,促進課程發展,建立學習社群。 |
其他 | : | 學術:全港資優故事演說大賽金獎、香港數學及奧數公開賽金獎、全港Rummikub小學邀請賽決賽冠軍 科學科技:全港科學奧林匹克比賽金獎、蒸汽船設計比賽一等獎、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金獎 體育:吉隆坡市長盃國際跆拳道邀請賽亞軍、全港小學區際乒乓球比賽冠軍、青少年武術錦標賽金獎 藝術:學校舞蹈節中國舞甲級獎、「夢想家」國際繪畫比賽一等獎、香港學校音樂節合唱比賽亞軍 |
修訂日期:2021年9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