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本校由辦學團體天主教香港教區於1969年創立,由荃灣天主教小學法團校董會管理。校監帶領法團校董會為學校持續發展制定政策。校長領導行政小組及三個功能小組策劃及推行校務。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法團校董會由校監、校長及十三名校董組成。 |
環保政策 |
:
| 本校積極制定和推行各項環保政策及措施,以改善和保護校園環境:
1. 在校內設置回收箱,定時回收學校可循環再造的物資。2. 使用節能設備,減低能源消耗。3. 參加綠色枚圁 採電學社及智能慳電計劃。4. 積極在課程中加入環保元素,推動環保教育。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 發展學生高層次思維技巧和創造力。
2. 透過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愛」及「家庭」培育學生正向價值觀。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1. 滲入全班式資優策略,運用不同層次的提問技巧,發展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2. 各科推動自主學習,讓學生能「自覺、主動、積極」地學習。3. 強化兩文三語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中文科推行讀寫結合及提升普通話的聽讀能力;英文科推行拼音、外籍英語教師未`協作教學計劃等,強化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能力。4. 加強數理教學。數學科運用解難策略,常識科推展STEM課程。5. 透過全方位學習、服務學習和境外交流,擴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學習經歷。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1. 透過圖書課、不同的閱讀獎勵計劃、跨學科協作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動機,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2. 透過STEM及編程活動進行運算思維教育,提升學生創意、邏輯思考和解難能力。3. 以宗教培育為根基,輔以全校參與的全方位訓輔工作,讓學生認識天主教教育五個核心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和積極正面的人生觀。4. 專題研習:透過資料搜集、研習課、討論活動、户外學習、探究活動、網上學習或匯報等,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1. 課堂上老師利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及學習活動發展學生溝通、合作、創造力等共通能力,透過合作學習訓練學生協作能力,利用網上自學平台,訓練學生自學能力。2. 全方位習活動發展學生共通能力,例如:多元智能課、會社活動、戶外參觀等。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
:
| 在各學科中滲入解難元素建立正向思維;推動正向心理學教育,例如:講座、親子活動、歷奇活動等;
在成長課中加入正向心理的元素;於校內舉行正向活動,如攤位遊戲、歌唱比賽等;正能量家長組推動家長正向思維,家校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情緒需要;推行「亦師亦友」計劃,老師定期與有情緒需要的學生交談。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1. 學校設課程發展組、學生支援組及資優教育組,照顧不同需要。透過課前輔導班、課堂調適、專業訓練課程等,鞏固學生知識,並增強學生自信心。
2. 透過抽離式資優教育模式,發掘和培育資賦優異學生,讓他們盡展所長。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1. 全體教職員共同營造一個共融的環境,以照顧所有學生的教育需要。2. 透過三層支援模式,及早識別學生困難和對不同程度教育需要提供適切支援。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學校為有需要的學生作家課及評估調適。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家長教師會不單擔當學校與家長間的橋樑、還協助學校舉辦家長或親子活動,參與學校發展,並提供寶貴意見;家長義工協助學校推行各活動,如圖書管理員、戶外參觀等。 |
校風 |
:
| 我們相信每位學生都是獨特的,而學校教育可以激發無限潛能,促進人格發展。本校以天主教教育為根基,透過全方位訓輔、專業而有承擔的教師團隊、家校無間的合作、培養學生正面積極價值觀,營造關愛文化及淳樸校風,讓學生在一個理想環境中奠定終身學習基礎。 |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以天主十誡及十真福作為行事準則,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提供學生優質的教學,讓學生有更多元的學習經歷;資優教育普及化,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發展學生潛能;善用校外資源,完善教學設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按學校發展計劃的目標或內容,安排適切的教師培訓活動,透過教師培訓以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並推動學校發展;落實教師專業階梯,以「T 標準+」為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 |
其他 |
:
| 本校學生在公開比賽中獲獎無數,並拓展學生與海外學生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