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
:
| 領導人員分別在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這三個範疇推展校務。全體教師分配入上述組別,透過自評機制,自我提升專業水平。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於2011年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校長、教師、家長、校友及獨立人士,共同釐訂學校發展項目,審批財政預算、人事安排及檢討工作成效,提高透明度及問責性。 |
環保政策 |
:
| 實踐5R環保理念,如使用雙面紙、塑膠、鋁罐及廢紙回收、以電子郵件溝通及減少列印文件。推行環保教育,加強學生環保意識。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 培養學生成為具自信的自主學習者。
2. 深化生命教育,培養學生正面思維,提升成就感及確立人生使命。 |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按學生的需要發展校本課程,透過小班教學,制定清晰教學目標,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和資源,促進課堂互動,協助學生建構及鞏固知識,並培養學習能力,建立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發展共通能力。另聘有兩位外藉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文學習經歷。
每學年,於中、英及數三科各選一個課題,透過專業培訓、工作坊、共同備課等,實踐課堂學習研究,促進同儕交流教學經驗及專業成長。
設有「獎學遊」鼓勵學生在品行、服務、學業及活動參與率等方面進行自評,協助學生努力向目標邁進,透過境外學習及姊妹學校交流活動﹝如澳洲、加拿大、北京等﹞,認識祖國與世界,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及實踐所學。 |
關鍵項目的發展 |
:
| 本校積極提倡「Waiting time is Reading time」,設有午間閱讀時間,培養學生閱讀習慣;中、英、數三科均設多元化閱讀活動。除電腦課外,不同學科均利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透過舉辦不同講座和獎勵計劃,培養學生的品德價值。此外,透過「STEM專題研習」活動,使學生把學習與生活連繫,有效掌握概念和運用知識。透過校園電視廣播,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台及分享機會。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本校著重發展學生的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及批判性思考能力(4c),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及自律自理的習慣。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
:
| 校本生命教育涵蓋「強心健靈」、「良好體魄」、「勤於學習」、「勇於承擔」及「樂於助人」等五大校本核心價值,培育學生良好的品格和正面的人生觀。學校設立多項獎勵計劃,包括藉好學生獎勵計劃及「獎學遊」等,表揚在不同範疇有突出表現的學生,並作為朋輩的學習榜樣,鼓勵學生互相砥礪。 |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學校訂定全面的支援措施,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新來港學童及非華語學生,適切地關顧他們的成長需要;同時,透過校本課程及活動,照顧一年級學生的成長適應,指導小六學生預備升中面試及中學生活。此外,本校推行資優教育,開辦不同的資優課程,以發展學生潛能。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設有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課程主任、訓輔主任、社工及支援教師。及早識別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由駐校社工、言語治療師及教育心理學家提供輔導服務;同時,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如課後功課輔導、讀寫樂課程、想法解讀課程、寫作協作、功課及評估調適等。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本校提供資優課程、評估調適、功課調適及讀寫訓練。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
:
| 家教會定期舉辦家長教育課程、旅行及興趣班等。家教會積極鼓勵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如故事爸媽及圖書館義工,以加強家校協作,促進親子和家校關係。 |
校風 |
:
| 校風淳樸,學生有禮守規,同學間彼此接納,和諧共處。學校透過不同的學生成長支援措施,促進學生的個人及群性發展。 |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
:
| 1. 積極推動資優教育,啟發學生潛能。 2. 促進學生身心靈健康的發展。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本校積極鼓勵教師參與教師發展日、研討會及工作坊。同時,舉辦聯校教師專業發展日及交流活動,參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的校本支援計劃,藉此提升教師專業知識。在校內,透過教師間之同儕備課、觀課交流、課堂學習研究及教學分享,提升教學效能。 |
其他 |
:
| 與外間機構緊密聯繫,善用社區資源,支援學校發展,並拓寬學生視野和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與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合辦「繽紛體育課」、舉辦游泳訓練班。獲凝動香港體育基金資助,本校成立壘球隊,並參與境外比賽及交流活動。校友會及校友設立獎學金,表揚在學業成積(品學兼優和成績進步)、音樂、體育、藝術或制服團隊等有出色表現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