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新界上水天平路51號 | |||
電話: | 26731183 | 電郵: | info@waichow.edu.hk | |
傳真: | 26685875 | 網址: | http://www.waichow.edu.hk |
校監/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 | : | 鄧遠明先生 |
校長 | : | 鄭風先生 |
法團校董會 | : | 已成立 |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 | 89% |
學校類別 | : | 資助 全日 |
學生性別 | : | 男女 |
辦學團體 | : | 上水惠州同鄉會有限公司 |
宗教 | : | 不適用 |
創校年份 | : | 1959 |
校訓 | : | 誠、恕、愛 |
學校佔地面積 | : | 約 6020平方米 |
一條龍中學 | : | - |
直屬中學 | : | - |
聯繫中學 | : | - |
教學語言 | : | 中文 |
校車服務 | : | 保姆車 |
家長教師會 | :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 | 有 |
學費 | : | - |
堂費 | : | - |
家長教師會會費 | : | $4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 : | $450 |
其他收費 | : | - |
課室數目 | : | 30 |
禮堂數目 | : | 1 |
操場數目 | : | 3 |
圖書館數目 | : | 1 |
特別室 | : | 電腦室、STEM Centre、學生活動中心、音樂室、視藝室、輔導室、教學資源室、英語室、校史室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
其他 | : | 校園電視台、小組教學室、學生有機耕種園圃、休憩花園。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 | 58 |
全校教師總人數 | : | 64 |
學歷及專業培訓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 | 100% |
學士 | : | 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 | 31% |
特殊教育培訓 | : | 60% |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
0-4年 | : | 36% |
5-9年 | : | 14% |
10年或以上 | : | 50% |
2023/24學年 | ||
小一 班數 | : | 5 |
小二 班數 | : | 5 |
小三 班數 | : | 5 |
小四 班數 | : | 5 |
小五 班數 | : | 5 |
小六 班數 | : | 5 |
總數 | : | 30 |
2024/25學年 (以教育局在2024年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
小一 班數 | : | 5 |
小二 班數 | : | 5 |
小三 班數 | : | 5 |
小四 班數 | : | 5 |
小五 班數 | : | 5 |
小六 班數 | : | 5 |
總數 | : | 30 |
班級教學模式 | ||
推行校本自主學習的模式(訂立目標-->預習-->學習-->反思),課堂必備的元素包括:探究、不同層次提問、資訊科技互動學習、照顧學習多樣性、培養高階思維等等。此外,各科組亦參與不同的協作教學計劃。 | ||
班級結構備註 | ||
1-3年級推行Space Town英語學習計劃,4-6年級推行Literacy Development(Keys 2)。 推行校本STEAM課程。 |
一年級適用 |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 | 0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 | 2 |
小一上學期以多元化的進展性評估代替測驗及考試 | : | 有 |
二至六年級適用 |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 : | 0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 : | 3 |
一至六年級適用 | ||
制定適切的校本課業政策,並定期檢視及讓家長了解相關安排 | : | 有 |
多元學習評估 | : | 學習評估的形式多元化,如進展性評估、總結性評估、學習歷程檔案、專題研習、自評、互評、他評、生活實踐等。各項評估有助完善學、教、評循環機制。 |
分班安排 | : | 一至四年級,按學生的能力平均分班;五及六年級,以學生能力及需要分班,以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 |
每週上學日數 | : | 5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 | : | 9 |
每節一般時間 | : | 35 |
一般上學時間 | : | 上午 8:00 |
一般放學時間 | : | 下午 3:00 |
午膳時間 | : | 12:30 - 1:20 |
午膳安排 | : |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 : | 在課程教授健康生活知識,設早操、晨跑、陸運會等培養學生運動習慣。另定健康飲食政策,舉行講座、書包減重、健康飲食在校園、精神健康月等活動,培養學生注重身心健康的生活態度。 |
備註 | : | 星期五早放下午2:35。 推行服務學習,組成「惠州義工隊」;午息實驗室,提供課堂外實驗的機會;惠州龍獎勵計劃(電子版)、靜觀訓練等,更設置「藝文區」讓學生盡展才藝,建立自信和學習欣賞。 |
制服團隊、升旗隊、敲擊樂、管弦樂、合唱隊、手鐘演奏班、篤篤撑;游泳、花式跳繩、田徑及各項球類,如柔力球等;朗誦、無人機班、機械人班、奧數訓練、辯論隊、戲劇、司儀班等;戶外學習日、陸運會、親子競技日、境外交流、正向遊戲日、才藝匯演、全方位學習月等。 |
服務社會,有教無類,提供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備的全人教育,發揚校訓–誠、恕、愛的精神,培養學生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展學生個人潛能,為初等教育奠立良好基礎,為終身學習紮穩根基。 |
學校管理 | ||
學校管理架構 | : | 法團校董會訂定學校的教育方針,校長帶領各行政小組計劃及統籌各項校務。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 : | 法團校董成立於2006年,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教師校董、校友校董、家長校董及獨立校董。 |
環保政策 | : | 綠色校園、智慧校園、環保回收、節能減廢、太陽能發電及參加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計劃。 |
學校關注事項 | : | 1. 提升學生的評估素養。 2. 培養學生正向價值觀及態度,促進身心健康。 |
教學規劃 | ||
學習和教學策略 | : | 1. 配合七個學習宗旨及教育發展的趨勢,中、英、數、常、電、音、體、視及德公科推行校本課程。 2. 為學生提供全面均衡的課程,擴闊各學習領域,推行跨學科主題學習,發展學生九種共通能力。 3. 推行STEAM教育、跨課程閱讀、生涯規劃等課程。 4. 三至六年級推行BYOD。 |
小學教育課程更新重點的發展 | : | 1根據新課程指引及配合校情,發展校本課程,以增加學時,提升學習效能。2每年以不同主題舉行中國文化週,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另以全校參與模式,結合學科學習及舉行憲法日、國教日、升旗禮及旗下講話等活動,加強價值觀、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3資優教育組採用「三層架構推行模式」,發掘學生潛能。4學生支援組主力照顧全校學生的學習多樣性,推行多元化支援。5常識、電腦及德公科透過課程及活動培養學生媒體和資訊素養。6透過主題學習推動跨學科學習和閱讀。7利用AQP平台分析考試評估數據,提升各持份者的評估素養。 |
共通能力的培養 | : | 透過不同領域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共通能力,如推行跨學科主題學習、戶外學習、歷奇、乘風航等。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 : | 以「正向關愛校園,健康快樂人生」為長遠發展方向,透過校本德公課程與學科配合推行價值觀教育,並推行「正向NICER計劃」,每年設正向主題,透過學科、班主任課、班級經營、早會、校園環境佈置、輔導活動及講座等,建立學生正向價值觀。此外,舉行升旗禮、旗下講話、憲法日、國教日等活動,加強國身份認同及愛國情懷。 |
學生支援 |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 | 為發展學生的潛能,安排不同興趣班或訓練班;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拔尖方面,設立36個資優課程,補底方面,推行協作教學、輔導教學、課後功課輔導班等;為照顧不同階段的學生需要而提供支援,如小一入學前評估,銜接課程、家長講座及暑期班,另舉辦升中銜接課程、升中面試班、選校講座等,協助學生升讀合適的中學。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 | 設學生支援組,由SENCO統籌,以全校參與、三層支援架構模式為學習多樣性學生提供適切支援:1. 設校本教育心理及校本言語治療服務。2. 提供執行技巧小組、社交小組及感覺統合小組等服務。3. 從學教評中支援學習需要,如推行中、英、數協作教學、設分層課業、考試調適等。4. 舉辦教師專業發展及家長教育,加強校園的共融文化。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 : | 課程按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和需要調適,重視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設人才庫,為資優學生提供資優課程,促進學習優勢,盡展潛能。另外,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調適課業及考試,設分層工作紙,推行協作教學,提升學習效能。 |
家校合作及校風 | ||
家校合作 | : | 透過家教會擔當學校與家長間的橋樑,與學校保持良好溝通。學校積極推展校本家長教育課程,提升家長正向管教技巧。舉辦家長講座、小組及親子活動,讓家長掌握更多管教技巧,增進親子關係。此外,設班本家長聯網、家長日及各級家長座談會,讓家長更了解學校的發展,加強家校溝通。 |
校風 | : | 校風淳樸,師生關係良好。以校訓「誠恕愛」為本,並以「正向關愛校園,健康快樂人生」為長遠目標,採用全校參與的訓輔合一模式,著重關愛及學生品德的培養。推行「正向NICER計劃」、班級經營課、德公課及學生成長支援活動,例如:大哥哥姐姐、學校爸媽、好人好事、成長的天空計劃、義工服務等,培養學生積極及正面的價值觀,使學生擁有健康快樂人生。 |
未來發展 | ||
學校發展計劃 | : | 根據學校願景而設定計劃,本校的願景是以愛心栽培學生,發掘其潛能,培養他們成為品德優秀、樂於學習、自信勇敢、敢於創新的新世代,使學生積極貢獻社會,迎向世界,面對未來。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 | 按教育局專業進修的階梯,鼓勵教師進修,參加教學研討會、講座及往海外、內地考察,按需要及興趣進修,自我增值。設星期五教師專業發展時段、夥伴計劃等,增加教師間交流。本校更獲邀分享學校的經驗和成果,培養中層領導人才及領導梯隊。 |
其他 | : | 每年均舉辦不同的境內外交流計劃,例如: 五年級全級學生到上海進行跨學科專題學習;學校積極發掘學生多元潛能,學生在校外比賽屢獲殊榮,例如榮獲北區小學校際排球比賽男女子冠軍(男子13連冠、女子15連冠) 、首間獲男女子多年冠金獎學校及北區優秀運動員等。 |
修訂日期:2024年9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