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何謂真正的愛」
本文撮錄自2004年6月3日播出的「家家有教」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葉祖賢先生(教育統籌局總發展主任)
嘉賓﹕朱志光先生 (家校會委員)
「愛」這個課題看似簡單, 但實際施行起來卻很困難。朱志光認為現今的社會缺乏了愛的元素,年輕人問題、暴力家庭等問題比比皆是;故此,家長應該會對「愛」這課題十分關心。他進一步解釋「愛」可以分為三大類:1. 小朋友在街上見到雪糕招牌並產生想吃的念頭,這種愛是慾望愛; 2. 遊覽景色怡人的地方或欣賞芭蕾舞、音樂會,都是欣賞愛; 3. 給予對方最好的東西或參與義工服務等,都可稱之為施予和分享愛。愛可以分不同層次:美好、更美好、更更美好;打一個譬如:父親放工回家後自己獨個兒開電視、喝啤酒、讀報,本是很美好的享受,但若他見到妻子在廚房燒飯至大汗淋漓、辛苦地教導子女讀書時,能到廚房幫助太太,而不是只顧著自己優閒的話,這將會是更美好的愛。 雖知道家庭是小朋友學習愛的最佳環境,父母間的關懷相信能培養小朋友的愛、信心、責任感,長大後會懂得何謂公德、私德。 故此為人父母者,要經常關懷別人,曉以身教,不可能只講而不做。
葉祖賢提到不少家長亦想疼愛小朋友,但卻不懂其法;越是疼愛子女,越是不被欣賞、不被接受,父母付出的愛往往與收到的不正成比,他感慨為何現在要在家庭裡學到「愛」這課題的機會反而較以前困難。
朱志光解釋相對於十多二十年前,現今的社會的結構確實起了重大的變化;那時候,儘管物資不太充裕,但彼此都看到對方的需要;現在的物資雖豐富了,然而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卻反而令他們不懂理會他人之感受。他認為父母在教導小朋友尊重別人時,須要訂立家庭規則;父母間亦要齊心,千萬不要被小朋友利用其弱點。葉祖賢亦認同家長對是非黑白要有一致的共識,對子女有規範之餘,亦有關顧;這樣,愛才能落實於家庭裡,並培養在小朋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