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學制(1) - 新高中課程

家長 > 親子資訊 > 港台親子節目 > 家家有教
 

新高中學制(1) - 新高中課程


本文撮錄自2004年10月21日播出的「家家有教」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張國華博士(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
嘉賓﹕黃玉山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行政)及課程發展議會主席]
陳嘉琪博士 (教統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

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下一代謀幸福快樂」,是故新的高中學制亦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機會與質素為依歸。黃玉山表示新學制主要有四大特點:一. 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課程,讓他們有更多空間建構知識;二. 新學制令所有中五學生能讀至高中三年級;三. 一直以來,香港教育經常被社會人仕垢病為單向灌輸的填鴨式教育,故此新課程將加強培養學生的思考、批判及解難能力;四. 大部份國家都是採用四年制大學教育,因此新的三三四學制不但希望與國際接軌,同時亦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讓學生發展所長。

陳嘉琪認為把通識教育列為新課程的必修科,乃順應社會之要求。她指出現時不論僱主抑或大學,同樣認為學生的普通常識不足、社會觸覺不夠敏銳;故此,新課程希望同學多讀一些社會時事及與個人發展相關的課題;透過這些議題,相信更能培養同學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這亦是通識教育的精神。

任教於中大的林志忠來電表示,憂慮到新學制令學生的學習差異更大,他建議課程以層次劃分;不同程度的學生可因應本身的能力而修讀。此外,基於中英數及通識為必修科,選修科目只有兩、三科的情況下,他擔心這樣會令學生的選擇更少。陳嘉琪指出新課程強調學習機會均等,並會透過多元化、多選擇的教學,以提高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屆時,課程的開放性更大,且不再是灌輸式,而是誘導式的教學,使每個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得著。

黃玉山補充,新課程之下,表面上學生所讀的科目少了,但並不代表知識面收窄,因通識教育涵蓋不同科目,讓學生能涉獵更全面而廣闊的知識。再者,現實生活往往要求同學應運用不同的知識層面來解決實際問題,通識教育正好給同學一個機會把割裂的知識綜合起來。

身兼津中議會執委的許為天校長來電表示認同通識教育可教、可溫、可學,但每所學校施行經驗不一,建議政策不要「一刀切」,應彈性處理。黃玉山認為政策講求一致性,如各校施行的時間表不同,可能會引起爭議,令問題更加複雜。但他坦承現階段仍是「摸著石頭過河」,需要各方面從詳計議,並加以完善。

任教預科通識教育的劉小姐來電讚揚此科目能令學生將割裂的知識融合起來,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事物。她表示若學校初中已有通識教育,相信會較易應付新課程的轉變;但對於缺乏經驗的同工,亦可透過「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的網上平台,跟現任老師互相交流。

列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