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
本文撮錄自2005年1月20日播出的「家家有教」節目。
主持: 鍾傑良先生、張國華博士(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
嘉賓﹕何瑞珠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由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統籌,以評定十五歲學生的基本能力;2003年全球共有四十多個國家參加,到了2006年將有超過五十個國家參加。香港在過去兩屆的表現相當理想,數學更兩度位列第一;科學方面亦兩屆位列第三;至於閱讀方面,則第一屆排行第六,第二屆下降至第十位。
不少大學教授、僱主都批評部份香港學生未達基礎水平,然而張國華卻認為原因有兩方面:1) 近年來入大學的機會增加,令一些非頂尖的學生亦能取得大學學位,這與以往只有精英才能進入大學的情況有所不同;2) 精英的學生亦未必會留港就讀,致使令到社會各界有感學生的平均水平下降。他進一步指出,近幾年的教育制度對學生要求提高,不但要學習普通話,更要學習資訊科技,學生要兼顧的能力無疑比以前更多,難以專注發展。
何瑞珠表示其實很多學生都能夠達到基本水平,但如何才能孕育出優良的學習環境讓老師和學生發展得更好,相信現有的基礎教育仍有改善的空間。她認為有些因素可令學生表現得更好:1) 從過去兩屆的研究發現,如家長有更多時間跟小朋友溝通,不論文化上的討論或閒話家常,亦能對小朋友基礎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2) 多參與親識教育的家長,其子女的成績亦會較好;3) 家長多參與學校的義務性工作亦能對子女的學習有正面的影響。
何瑞珠指出在96年的研究亦發現,不論家長有否參與學校之活動,若他們的小朋友進入了一間家長參與率較高的學校,其子女的水準定遠遠高於進入一間低參與的學校;因小朋友在一間充滿關懷和學習氣氛的學校學習,對其成績會有相當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