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和兒女好好的溝通
本文撮錄自2005年2月3日播出的「家家有教」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葉祖賢先生(教育統籌局總發展主任)
嘉賓﹕曾繁光醫生 (青山醫院精神科高級醫生)
溝通乃一門重大學問,而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可說是相對地容易處理,但若然在方法上使用錯誤,如經常打罵責罰等,亦會令父母與子女間的溝通窒息。曾繁光認為良好的溝通應是開放的,說話不能過於直接,語氣太硬亦可能令對方受不了,故此家長要特別留意溝通方法中的兩大要素:1. 清楚小朋友的理解能力,三、四歲的兒童未必能明白大道理,他們要到六、七歲時始明白道德和對錯,到了十二、三歲時大底已明白事理,然而感性思考的發展尚未成熟;2. 有時候小朋友會覺得跟大人的溝通並不平等,一方面成年人在體型上較高大,另一方面,成年人的知識及人生閱歷亦較豐富;於是小朋友便會感到跟大人對抗,自己永遠會是弱者;故此家長應以平等、尊重的心跟小朋友傾談,並在家中訂立平等的機制,讓小朋友提出個人意見。
曾繁光相信發脾氣的溝通會給予小朋友兩種訊息:1. 真正想表達的訊息;2. 情緒上的訊息,可惜情緒上的訊息往往較邏輯思維的訊息來得更強。對於一些沒有太多時間跟子女相處的家長,每每因為急於向子女表達自己的訊息,而令說話變得太直接,但這樣很容易讓溝通演變成責罵;故此,他建議家長應儘量享受跟小朋友玩樂的過程,把握這個難得的鬆弛和減壓機會。
曾繁光進一步指出即使責罵小朋友,亦十分講求技巧;家長要知道對小朋友過於凶惡和打鬧亦並不表示能有效地執行紀律;他建議父母在教訓子女時應以清晰、具體、簡潔、準確而富有幽默感的語句來教導他們正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