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大學,選科費思量
本文撮錄自2005年10月6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黃寶財教授(家校會主席)
嘉賓﹕崔日雄先生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
聯招申請現已展開,同學需於12月2日前遞交表格,以決定選科志願;屆時,8間大學將會作聯合招生。在採用等級制(banding)的情況下,院校並不知道學生選科時的實際排序,只知道志願所屬之等級;學校需因應學生的成績而自行篩選。
崔日雄表示選科志願可分A, B, C, D, E 5個等級(banding),首3個志願均在Band A之內。同學雖可選擇25個志願,然而差不多90%的學位都是派往Band A志願,故當同學選擇首三個志願時,要特別謹慎。即使較後之志願亦不可胡亂排放,因派到較後志願的情況仍會出現。在選科階段,學生為了博取面試之機會,總喜歡把需要面試的科目放在Band A,因只有放在Band A才可獲面試。若面試表現不理想,便考慮日後改選科目。但他認為學生在選科時,最重要應顧及個人興趣;同時,亦要評估獲得取錄之機會,若自己的成績未能達到收生之最低要求,便不要冒險嘗試。事實上,每間院校都會公佈以往之收生要求、收生中位數及收生四份三位數,對學生選科亦有其參考價值。
黃寶財建議同學不妨把夢想修讀的科目放於第一志願;第二志願採保守策略;第三志願則必需是安全網,對獲派的機會較有把握。他續稱,大學裡有文科、理科、社會科學、醫科、法律、工程科技、商業及體藝音樂;每一學科之特質及學習方法不一。文科重思考、創作;理科重抽象思維、物與物之關係;社會科學重分析社會現象、人際關係;工程重理論;科技重創作;商業重小組討論、方案研究;法律重記憶。故此,同學選科時需視乎個人能力及興趣而作出抉擇。
他認為讀大學主要訓練兩種能力:1) 專門訓練:工程、醫學、法律等; 2)人的訓練:語文、思維、處事訓練。在大學生活裡,不應只是課堂上的學習,亦要學習與人溝通。
崔日雄建議學生在選科前先想想自己的長遠發展,將來希望從事什麼行業呢? 有沒有其他選擇可作兩手準備呢? 如本身的成續不太理想,是否可考慮先修讀副學士或文憑課程,才一步一步升讀學位課程呢?
作為家長,定會關心子女的長遠路向,可給他分析現況及給予意見;然而,最終的決定權應操控在子女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