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青少年的學習能力
本文撮錄自2005年10月20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林凱航校長[聖文德書院]
嘉賓:陳茂釗博士 (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先推動其學習動機。陳茂釗認為要提升學習動機,不外乎兩個重要部份:1) 內在因素,要視乎小朋友是否在生活上或學習方面存好奇心,對事物是否有鑽研的興趣。若小朋友只是3分鐘熱度,並非真正感興趣,問題仍會出現;故除好奇心外,專注力亦同樣重要。此外,亦需留意小朋友是否擁有抗逆力,以抵抗不同的引誘:如學生擁有抗逆力、持久力,定能提升其學習能力。
外在因素方面:學習機會和環境固然重要,但學習的推動力更為重要,例如:給予獎賞、尊重、讓學生了解學習目的等。不論外在因素還是內在因素都是在同一環境下產生,故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培養;然而,小朋友的生活習慣可能需要頗長時間培養、安排和設計。若期望聽完一個講座後,便能令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完全改變,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家長應先為小朋友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再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定能漸見成效。
陳茂釗續稱,有些研究亦指出年紀越小的小朋友,其專注力亦越薄弱,這從中、小學及幼稚園的課時課節已見一斑。他建議家長可讓小朋友在溫習考試時,抽10分鐘時間休息鬆弛,這比連續溫習兩小時更有效用。
林凱航認為學習興趣對提升能力甚為重要,如學生對事物感興趣,其專注力和持久力亦會較長,故他相信學習能力源自動機,動機源自興趣。事實上,近代教育亦提倡多元智能、啟發潛能,要找出學生的興趣所在。他指出家長有責任於平日多觀察子女的興趣,讓學校提供合適的環境加以發展。如讓學生參加不同團體隊伍,亦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和興趣,其學習能力最終亦能相應提升。
陳茂釗相信只要家長給予小朋友更多能夠獲得自信心的機會,其內在的能力亦可轉移到其他範疇。如同學在足球場上取得成功感,學習其他科目亦自然充滿自信心。除了實質的獎賞,家長亦可透過眼神、搭膊頭等身體語言直接鼓勵子女;對子女而言,可能比物質上的獎勵更為重要。作為家長,應盡量為子女製造更多學習機會和環境,並以身作則。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溫室中的小朋友除學科外,亦要學會面對逆境,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