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小學生養成閱讀習慣
本文撮錄自2005年11月3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黃寶財教授[家校會主席] 嘉賓﹕何萬貫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系)
學校也好,家長也好,總會花很多時間教導子女如何閱讀,但何萬貫認為閱讀的習慣難以教導,實需要自小培養。這猶如學習鋼琴,小朋友在4、5歲學習鋼琴,開始時未必會感興趣;但若父母能在家中營造學習氣氛,教曉他學習鋼琴的意義,定能培養他對彈鋼琴的興趣。故此,家長可嘗試於家中佈置一個閱讀範圍;小朋友在讀過一本書、一篇文章後,若得到家長的欣賞和鼓勵,其滿足感可等同考獲八級鋼琴。
那麼如何營造閱讀氣氛呢?何萬貫指出父母可於晚飯後詢問子女看過什麼書,並由子女把內容覆述一次。父母在過程中可扮演聆聽者,並向子女提問,這樣無形中會令他們深入思考故事,從而更了解作者的心路歷程。此外,家長亦可考慮在假日跟幾個家庭一起聚會,並抽取一個小時,讓所有家長扮作聆聽者,由子女分享其閱讀心得。
何萬貫續稱,學校的訓練以學習為主,但家庭則以培養興趣、習慣為主,大家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若能雙管齊下,定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能力和品味。
黃寶財亦建議了兩種閱讀法:1)理髮店閱讀法,家長可於家中四周擺放不同的書籍,小朋友於閒時自然會拿來看;2)閱讀分享法,家長主動鼓勵小朋友把閱讀過的東西拿來分享。
對於子女的閱讀習慣,家長經常面對兩個問題:1)小朋友較常看漫畫,如何能提升閱讀水平呢? 2)平日功課已很多,叫他們如何閱讀呢?
何萬貫指出若小朋友認同閱讀的重要性,可利用看電視、玩遊戲機的時間多閱讀;當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書並能從中得到啟發,自然可讀得更深更闊。如何能提高閱讀品味呢?很多時候,小朋友在閱讀單篇文章或整本小說,都只是追求線索情節或簡單內容;若要作深層思維,實在需要家長引導或教師指導。教師方面,可跟學生多分享文學名著;家長方面,則扮演提問者,藉以激發子女多思考。
黃寶財建議家長讓小朋友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中,按自己的能力、興趣自由發揮,藉此豐富小朋友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