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中七後升學與就業機會
本文撮錄自2006年5月18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黃寶財教授[家校會主席]
嘉賓﹕趙榮德先生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
數年前,學生喜歡在畢業後尋找有關工程、科技的工作;但近年學生總喜歡從事金融、旅遊及酒店等行業。據調查顯示,中學生最理想的工作依次為酒店、會計,以及心理治療。
黃寶財指出很多父母以為修讀工程學系的出路欠佳,故希望子女選擇一些專業或商業的課程;然而近兩年科技工程界卻出現求才若渴的情況,公司難以招請人才,因此工程系的學生在求職方面較以往樂觀。事實上,工程界的工作性質日趨廣闊,如銷售工程師亦需要經常與人溝通,不再只是終日埋首於機器之中。
趙榮德認為同學在選擇工作時,興趣和能力同樣重要,市場氣候乃次要。他指出除了學業成績之外,面試的技巧亦十分重要,同學需於事前作好準備。他建議同學在面試時切忌:1) 內容空洞,言之無物; 2) 說話中氣不足,聲線薄弱;3) 自信不足,缺乏主見;即使成績多好,亦難以成功。
中七畢業生如果考不上大學,其本地升學途徑有致有三方面:重讀中七、修讀副學士課程或修讀高級文憑。至於副學士和高級文憑之分別在於副學士較著重通識教育,學生畢業後多會選擇繼續升讀本地的學士課程;高級文憑則為專業課程。趙榮德認為重讀中七並不是學生的避風港,他們應問問自己有沒有盡全力考試;同時他並不鼓勵學生重讀,因學生的中七生涯只有半年時間,全副精神已放在考試上,實際學不了什麼額外知識;反之有學生在修讀一年副學士後如成績優異,即可進入大學一年級,可見副學士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黃寶財認同副學士可被視為大學的先修班,既有通識教學的意義,對思維訓練亦甚有幫助。事實上,大學教育便是予人訓練思考的機會,可令學生思考方向更準確、更廣闊、更深入及更獨立。
然而,同學在選校時最大問題便是三心兩意,既要應付高考,同時亦要應付副學士之入學試,結果吃力不討好,兩個考試亦同告失敗,故在報考前必須慎重考慮。
至於進入社會大學的同學,如能邊做邊學,以虛心的態度工作,本著終身學習的精神,定能保持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不易被人淘汰。
趙榮德勉勵同學,千萬不要介懷一次的成敗得失,只要自己盡力而為,亦是對自己最大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