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家務—爸爸的角色

家長 > 親子資訊 > 港台親子節目 > 家家有教
 

讓孩子做家務—爸爸的角色


本文撮錄自2006年8月24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余榮輝先生(家校會副主席)
嘉賓:黎偉倫先生 (明愛男士成長中心督導主任)

家校會於7月時曾做了一個有關「家長對初中學生應具備的生活技能」的意見調查, 並針對學生的個人學習、時間管理、金錢管理及處理日常家務四個範疇進行調查。事實上,現今不少家庭都會聘請傭人料理家務,故大部份小朋友亦不用做家務。然而,黎偉倫認為做家務對小朋友是有一定好處;若小朋友能投入處理日常家務,其對家庭感情的維繫會較強,承擔感亦會較強,對訓練其自信心同樣有幫助。簡單而言,處理家務能提升子女的自信心、歸屬感及責任感。當然,家長亦需因應小朋友的年紀和能力以給予他們不同難度的家務。

那麼,父母應如何啟發小朋友做家務的習慣呢?黎偉倫建議家長可於子女年幼時開始培養該習慣。以他的小女兒為例,在她7、8歲時已培養她抹桌子、準備飯桌等習慣,令家務變成一種生活情趣。黎偉倫續稱,一開始時不可給子女太深奧的工作,父母應趁小朋友有興趣做家務時盡量幫他一把,讓他嘗試一些簡單的工作,如買小掃帚給他打掃、讓他完成吸塵、炒菜或上碟等工作。即使在過程中被油所傷,亦可趁機教導他如何沖洗處理;他指出家長千萬過於保護子女,應盡量讓他接觸和感受世界以學習成長。

黃寶財表示很多時候當父母叫子女做家務時,他們未必會即時回應。亦有子女會覺得父母幫他們料理家務乃理所當然的,並不會心存感激之心。那麼,如何才能讓子女感受到父母的辛勞,從而誘發他們自動自覺參與家務呢?黎偉倫認為身教是很重要的,父母需以身作則,給子女一個良好榜樣;有時候用溫柔的語調請子女做家務,亦同樣湊效。

鍾傑良問到若家長一方面把所有家務都給予外傭料理,但另一方面卻又責怪子女不做家務,是否有點不公平呢?其實父母應持有什麼態度呢?黎偉倫建議,即使家中聘請了外傭,父母回家後亦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子女自然學習跟隨。同時,父母間或可煮飯給子女吃,小朋友定必十分高興。

鍾傑良認為可透過簡單的家務,一起工作、互相補足,以建立密切的親子關係。

列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