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獨立思考與互相尊重

家長 > 親子資訊 > 港台親子節目 > 家家有教
 

與人相處—獨立思考與互相尊重


本文撮錄自2006年8月31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黃寶財教授(家校會主席)
嘉賓:曾潔雯博士 (香港大學)

新學年即將開始,小朋友亦將會重返校園,跟同學、老師和校工見面。曾潔雯認為同學在學校與人相處,很多環節需要特別留意,如個人禮貌、外表及校服整潔和對學校的尊重等。

鍾傑良問到,獨立思考、互相尊重跟與人相處有何關係呢?曾潔雯解釋,小學升中學乃小朋友成長階段的轉折期,不論同學和家長都需要作很大程度的適應。她認為開學是值得尊重的日子,故小朋友於當天需穿戴整齊;見到師長、工友亦要保持笑容,以獲得良好印象。對於年紀較小的子女,家長可為他們作一些準備功夫以迎接新學年。

鍾傑良續稱,獨立思考這個概念對小朋友而言可能會較為模糊,他們不知道老師所說是否一定正確?同學是否需要全部服從?曾潔雯建議家長需由小培養子女的獨立思考能力;幼兒的思考層次較低,表達較直接,但小朋友到了小六升中的階段,同學便要學習自我分析、尊重別人,若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應多跟家長傾談,以了解自己的思考理念是否正確。故此,家長和小朋友應建立信任關係,多些溝通,教導子女如何獨立思考。

余榮輝認為要建立人際關係,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最終仍要靠小朋友自己建立。升中的小朋友開始建立批判性思考,作為家長亦要尊重他的想法,若子女能提出理據,而又非涉及重大決定時,家長亦應尊重子女的意見。

曾潔雯指,升中乃小朋友一個大跳躍,家長可在開學初期持一個較保守、較硬的態度,待家長和小朋友得到互相尊重和了解後,才慢慢放鬆管束。同時,家長可幫助子女建立社交能力,讓他們學懂與人相處;小朋友亦可嘗試把在家學到的待人態度,用於跟同學日常相處上。

對於一些獨個兒由小學升至名牌中學的同學而言,家長一方面高興,但另一方面亦需要觀察子女的神色,看看他們是否適應新環境;即使子女在小學時名列前茅,但天外有天,名校內盡是精英,子女的成績相對亦會失色不少。故此父母要特別留神,找機會探聽子女的心聲,家長盡量少說、多聽和多看,讓子女獨立思考,盡量表達自己。

最後,余榮輝亦勸勉同學,不要看輕自己、要堅持、保持耐力並懂得沉著應付,以面對明日的挑戰。

列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