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兒童升讀小一的適應問題

家長 > 親子資訊 > 港台親子節目 > 家家有教
 

幼稚園兒童升讀小一的適應問題


本文撮錄自2006年9月7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黃寶財教授(家校會主席)、陳劉玉蓮女士(家校會委員)
嘉賓:周海傑先生 (樂善堂小學校長)

由幼稚園升小一的過渡期,小朋友在適應上通常有什麼問題呢?又有什麼方法可幫助他們適應呢?對小朋友而言,不論衣食住行、環境和學習都需要很大程度的適應。衣著方面,有些幼稚園學生並不需要穿著校服,但小學則必須穿著;午膳方面亦要重新學習,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校舍亦有所不同,小學比幼稚園大得多;行方面,有些同學就近入學,有些則需要乘搭校車。至於學習方式的改變可能是學生最不習慣,幼稚園的教學模式較活潑,小學則要求學生「坐定定」。周海傑認為,小學校長應製造多些機會讓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同學間之交流。

為令家長更加安心,鍾傑良建議小學可讓小一家長帶同子女進入課室。周海傑指其學校會讓家長陪伴子女進入學校,直至打鐘集隊為止。同時,為滿足家長的需要,學校於入學前會給予家長迎新課程,以了解家長的素求;他指學校的大原則並不是要求學生適應學校,而是學校改變環境來遷就學生。故此,老師亦會到幼稚園取經,務求把一年級的學習環境佈置成近似幼稚園的格局,讓學生更容易適應。一般而言,小朋友於一、兩個星期後便能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那麼,作為家長應如何幫助子女適應呢?不同家長的看法亦不一,但最重要是家校能充分合作。此外,家長於學生放學後不要立即詢問他們的功課情況,甚至責罵子女,這只會令小朋友更害怕上學,影響其對學校的態度;反之,家長可詢問小朋友學校生活的點滴,分享箇中的喜與樂。

在午飯訂餐方面,周海傑建議學校多選清淡的食物;陳太亦認為可替小一同學選擇一些如粟米肉粒飯等食物,不可太咸,以清淡為佳;同時亦不要餵給他,讓他自己動手。有些學校亦有環保大使以檢查同學吃午飯的情況,並向老師匯報,以了解同學的飲食習慣。黃寶財認為父母亦要多下功夫,為子女提供正常和健康的食物,他鼓勵家長送飯予小朋友,讓子女有一頓健康的午飯。

至於「行」方面,在同學乘搭校車的過程中可播放故事、音樂讓他們收聽;或讓他們觀察街外的事物,甚至發白日夢、小睡片刻等,亦是不錯的選擇。黃寶財認為只要學校、家長和學生三者同心,迎合環境的轉變,適應自然不是問題。

列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