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校內評

家長 > 親子資訊 > 港台親子節目 > 家家有教
 

分拆校內評


本文撮錄自10月17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黃寶財教授(家校會主席)

嘉賓:馮瑞德校長 (光明英來學校)

光明英來學校原是光明學校的下午校,植根元朗已有六十載,於今年9月分拆出來並遷入新校舍。馮瑞德表示,家長很多時候都會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成績代表一切,故往往十分緊張學生的成績。到了考試期間,學校所有活動更需要讓路,藉以騰空時間讓學生溫習。學校今年則希望淡化測驗考試的影響力,以期令學生更積極地學習。

馮瑞德解釋,每個學期原有一次測驗及兩次考試,但為求紓緩家長的緊張情緒,今年每個學期只會有兩次考試及兩次單元評估。單元評估乃進展性評估,包括中、英、數三科,每次需時約 20分鐘。此外,評估的方式亦較以往多元化,知識、態度和技能同樣著重,如:完成工作紙、分組活動及專題研習等。同學可抱著輕鬆的心情,盡量發揮自己的才能。他表示評估乃診斷學生學習能力和進度之工具,所得之分數並不會計入成績表內,亦非用作篩選的用途,學生之得分可作為自我激勵及改進。雖知道若家長對分數過於緊張,亦會為小朋友帶來壓力,故學校要令家長明白到評估的目的只是希望回饋教師與學生,藉以調整教學進度和方法。

馮瑞德認為,一至四年級的考試乃診斷性質,故學校沒有劃分精英班,亦淡化了紙筆評估的比重。然而,由於中學派位的關係,筆試始終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他評估方法實難以取代。當然,學校亦會於家長會上跟他們解釋,考試的目的在於鞏固學習、診斷、分析學生強弱及提升學習態度,好讓家長明白考試的真正意義。事實上,光明英來學校乃全方位學習的種子學校,不但著重體藝發展,亦重視多元化教學。學校積極推行沒有圍牆的課室」的教學模式,同時亦把學習活動推展至於假期和課後,務求把學習時間和場景延伸推展。學校在分拆後,在教與學方面基本上是獨立發展,舊校仍採用傳統教學,但新校則由一年級開始採用活動教學。由於學校於元朗區歷史悠久,加上升中派位結果理想,以及採用全方位學習,故一直收生眾多,深受區內家長歡迎。

列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