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與罰

家長 > 親子資訊 > 港台親子節目 > 家家有教
 

獎與罰


本文撮錄自11月28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陳劉玉蓮女士(家校會委員)

嘉賓:林沅心校長 (英華小學)

在獎罰小朋友之前,家長和教師應先問問自己獎罰的目的是什麼?林沅心認為一個有效的獎勵方法,應是即使之後不再用這種獎賞方法,好行為仍然會出現。同樣,當你不再需要用這種懲罰方法,壞行為亦能夠不再出現時,這便是有效的懲罰方法。獎勵的方法有幾種,有口頭上的獎勵,亦有物質上的獎勵。林沅心指,當家長給予子女口頭獎勵時,應具體地告訴小朋友為何要讚賞他們。以默書為例,若子女的成績有所進步,家長可在稱讚子女的同時,詢問他們進步的原因。子女準備下次默書時,便自然會回想起上次默書進步的原因,例如:提早溫書、上堂留心或認真溫習等。至於物質上的獎勵,某程度上是有效的,小朋友或會因為要買得心頭好而努力溫書,藉以得到獎金。然而,當小朋友不需要獎金時,他可能會選擇不溫書;當父母不再給予獎金時,便不再勤力溫習,這亦是問題所在。故此,家長不能永遠停留於物質上的獎勵。須知道讀書是講求動機,如何把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是十分重要。當小朋友知道努力學習便會得別人的羨慕和讚賞,滿足感自然增加並藏於心坎裡,這比得到獎品和獎金來得更有意義,來得更快樂。林沅心指,家長不要把獎勵變成一個常規,要有效地獎勵,應先考慮誰去獎?如何獎?獎什麼?林沅心亦分享了她懲罰學生的經驗,當學生犯了過錯,她並不會直接責罰他,只會讓學生看見她失望的樣子,從而令他們知道自己犯錯了。她認為這時候再慢慢跟學生講解問題,更能令他聽得入耳。反之,經常責罵,只會令學生逐漸麻木。林沅心表示,罰亦要罰得有所為,因為罰的最終目的亦是希望教好學生,故應先想想誰罰?如何罰?罰什麼?務求罰得更有效。事實上,不同學生亦會有不同的懲罰方法,就如對著愛講理由、較理性的男孩子,林沅心會選擇多跟他們對話,由他們自己講出自己的想法,如何處理問題等。她認為罰亦要講求意思和創意,要讓被罰者心甘情願,而又能夠避免以後再犯錯,才算是有效的懲罰。

列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