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本文撮錄自12月12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余榮輝先生(家校會副主席)
嘉賓:范偉基先生 (香港機械奧委會主席)
何謂科普教育呢?有些人認為科普教育即是科學教育,而范偉基則定義為科技教育。當然,科技亦需要利用科學去解決問題,故將之說成科學教育亦不無道理。那麼我們應如何推動科普教育呢?他表示可從多個層面著手,於學生的層面,可在教育政策和課程改革方面推動。但他認為科普教育不應囿於學生的層面,每個人亦應對科技有基本的認知,從而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生活質素。
范偉基表示奧委會希望可在香港舉行國際科技比賽,並將層面擴展至普羅大眾,以達至普及教育的目標。他認為科技不一定十分高深,簡單如機械人、機械手和水火箭等亦算是科技。而科技的應用層面可以很簡單和生活化,我們平日更可以利用一些科技性、合理性的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他繼而以機械人為例:由一個摩打、幾條連杆、兩粒電芯,亦可製作出一個步行機械人,並從而啟發學生的興趣。他認為要推動科普教育,學生的參與性、活動的科學性,以及學生的興趣亦很重要。科技機械人熱在這三、四年才開始流行,而奧委會早於98、99年已開始舉行科技比賽,但當時社會對科技的認知較少,只有由學界推動的百多間學校對科技認識較多。但近幾年家長的參與較以往積極,有家長教師會更要求奧委會舉辦親子工作坊,透過家長和學生一同參與,從而認識更多科技新知。范偉基表示以往家長或會阻撓子女進行科技活動,認為活動只是技術性的手作,層次較低。但近年來,技術已慢慢得到提升,複雜如智能人形機械人也能夠做到,層次相對提高。而奧委會未來亦會舉行更多工作坊,利用優質教育基金的贊助來設計不同教材套,供小學和中學採用,藉以增加同學的科技知識。作為家長,平日可多接觸科技活動,多參觀科技展覽,以強化這方面的知識,這對和學生一同成長甚有幫助。事實上,過往很多活動都只有學生和老師參與,但現在亦會同時邀請家長前來參觀。展望未來,范偉基希望舉辦一些親子機械製作比賽,以加強科技認識和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