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

家長 > 親子資訊 > 港台親子節目 > 家家有教
 

教師工作


本文撮錄自2006年12月26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余榮輝先生[家校會副主席]
嘉賓:高彥鳴教授 (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資深顧問兼化學工程學系兼任教授;教師工作委員會主席)

根據教師工作委員會最近的調查報告顯示,教師的工作壓力跟近年的教育改革不無關係;高彥鳴表示,雖然老師普遍支持教改的方向和理念,但他們卻同時對教改帶來的非教學行政工作,感到相當大壓力。事實上,若家長能給予老師和學校支持,亦能幫輕教師的工作。以小學為例:家長可於中午時義務陪伴學生吃飯,幫助老師看管學生,令教師可騰空更多休息時間。此外,家長亦可義務參與一些課外活動,這樣既可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亦能加深他們對老師工作的認識,更進而加強跟學校之關係。

高彥鳴明白任何家長都希望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但有時候家長所提出的問題和要求,只會增加老師的壓力,例如:有家長要求多跟老師溝通,故教師往往需要抽出晚上時間致電家長,跟他們傾談學生的情況。故此,不論是家長或不同的持份者,應對老師的工作多作體諒,尊重他們的專業地位及信任他們的能力。

面對日漸繁瑣的工作,時間分配及工作安排亦會為老師帶來壓力,故學校管理層應在分工及資源運用方面考慮,如何減輕老師工作量及壓力,如聘請教學助理等。高彥鳴表示,很多老師對教學以外的「份外事」佔用他們不少教學時間而感到苦惱,故在是次調查報告中亦有問及他們,什麼才是教師眼中的「份內」或「份外」工作呢?根據各項工作的百份比,「份外工作」分別為:1) 購買辦公室用品;2) 收錢;3) 訂購教科書、習作簿和校服等。雖然這些工作佔教師的工作時間不多,高彥鳴認為這不是量的問題,而是工作性質的問題,很容易令教師有一種經常處理份外工作的感覺。

至於有哪些項目是大部份老師認為屬於「份內工作」呢?1) 監考;2) 開放日及運動會;3) 學習評估的行政工作;4) 校際比賽。教師希望自己大部份的時間用於教學上,但近年來的教育改革把教與學的定義擴大了;其所帶來的行政和文件工作,跟老師的教學理念有所出入,令他們覺得這些額外工作只會為他們帶來很大的負擔及壓力。

高彥鳴指教統局於年初公佈的「九招」已開始穩定教師的工作環境,他期望教統局能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同時,他亦希望透過報告中的資料、分析及建議令家長進一步明白老師所面對的問題、工作分佈、挑戰和壓力。雖知道,教育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情,如大家都以下一代為共同目標,每個持份者都應盡本份支持老師的工作、專業和精神。

列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