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共融

家校會 > 家校會活動 > 最新活動總覽
 

跨代共融


本文撮錄自1月23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黃寶財教授(家校會主席)
嘉賓:麥漢楷先生 (香港長者協會主席)

上一輩的故事,往往令年輕一輩聽得津津樂道,但麥漢楷認為上一輩的生活慘況亦能同時給新生代一個啟示:壓力,人皆有之;年輕人應學懂如何正面地面對壓力,給自己一個上進的機會。近年來,香港長者協會積極地跟學校合作,安排長者跟中、小學及幼稚園學生交流。他認為長者在社會上打滾了數十個年頭,已累積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對教導學生如何面對將來的社會甚有幫助。

「亦師亦友」計劃旨在因應長者本身的專長和技能,在接受培訓後,讓他們跟學生互動接觸,把自己的專長及各行各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例如:邀請一些曾當AMS長官的長者,教導學生家居急救的常識;擅於摺紙的長者可教導學生摺出不同形狀的動物;攝影專家則可教導學生如何運用鏡頭;擅長種植的長者亦可教授同學種花和種菜。總而言之,活動內容乃因應長者和學校的需要而度身訂做,以達至加強跨代共融的重要目的。根據過往的經驗,香港長者協會認為不論長者或同學亦樂於參與活動,一方面長者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專長授予同學;另一方面,小朋友亦可從中吸收新知識。經過多番接觸,小朋友對長者的態度亦會因而改變。

近年來,香港的年輕夫婦在結婚之後,多不會跟父母一起生活,故此他們的子女很容易跟祖父母脫節,亦不懂得如何跟長者相處。麥漢楷希望藉著該計劃,讓學生把尊敬長者的心帶回家,從而加強他們跟祖父母之關係。「亦師亦友」計劃現有10間學校及120名長者參加,協會亦計劃舉辦親子義工活動,讓長者帶同年輕一輩參與義工服務。

身兼「銀色力量跨代義工聯盟」董事的麥漢楷表示,機構正積極推動沙田區的義工活動,不但讓家庭義工定期探訪沙田老人院,同時亦跟沙田教師會聯會作密切聯繫。他憶及最近的中山交流活動,驚覺中山的義務工作發展迅速,整個中山地區約有12-13萬義工,年紀小小的學生已懂得體會落後地區之苦。有見及此,銀色力量將會繼續努力進行推廣工作,務求令義工計劃更加成功。

列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