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
本文撮錄自5月15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余榮輝先生(家校會副主席)
嘉賓 ﹕梁婉萍女士 (教統局高級學校發展主任 (升學輔導及家校合作))
「賞識教育」,是中國陶行之研究會賞識教育研究所所長周弘所提倡的教育法,其教育理念在於「通」。即學懂如何去看通自己的優點、如何欣賞別人的優點及如何被人欣賞自己的優點,以呈現一個和諧共通的狀態。至於「鷹架理論」,即小朋友在成人或同儕的指導下,容易達到更佳表現,只要他們多練習及內化,自然能獨立發展更高層次的表現。梁婉萍認為,不論是「鷹架理論」或「賞識教育」,其實都是一種心靈的感通,擁有那份互相尊重和欣賞的精神。
三月份時,家校會曾找來周弘老師出席講座,題目是「你怎樣對待孩子,將決定孩子的一生」,梁婉萍指當中有幾個片段尤其吸引。周老師並非高學歷出身,只是一個工廠工人;他更育有一個失聰的女兒,儘管如此,他仍一直培養和欣賞女兒的優點;在女兒16歲那年,她更考進遼寧師範大學。在十多年的培養過程,他學會了找出女兒值得欣賞之處,從而發展出和諧共通的賞識理念。
要實行賞識教育,家長可採用「鼓勵性的語言」和「積極性的評價」。當小朋友對一份工作由一竅不通到學懂,亦是努力的成果。家長可採用一些具體而具執行力的方法來鼓勵小朋友繼續努力,小朋友經過自己親身感受和體會,下次應能得到更佳的表現。家長亦可向小朋友清楚說明對他的期望,並為他訂立小小的目標,讓他朝著這個方向繼續改善。當他不斷激發個人潛能而又獲得父母的稱讚,能有助他建立自我的人生價值。
小朋友若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他們很難得到進步,亦難以肯定自我價值,家長這時要給予孩子們積極性的評價。以周弘的女兒為例,即使受到聾啞問題的困擾,但周弘仍可善用女兒正常的視力,為她建基更多知識。
賞識並不是理論,而是發自心底至誠的表現。作為家長,在讚美小朋友的時候,需要考慮其目的及鋪排,因應不同處境作出不同的讚美,以幫助小朋友發展各種能力基礎。梁婉萍指教統局將會6月9日舉行有關賞識教育的座談會,家長和社工可透過傳真2710 9970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