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效益及節約
本文撮錄自6月5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黃寶財教授(家校會主席)
嘉賓:楊玉珍女士 (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經理)
近年來,社會各界進行了不少環保推廣活動,令學校對節約能源的意識隨之加強。楊玉珍表示,雖然學校和社會大眾已愈來愈關心環保及氣候暖化等問題,環保意識已很強,但她認為港燈仍須肩負起社會責任,為環保盡一分力,故希望跟學校在推廣環保方面合作。今年港燈亦推出「智惜用電」教育推廣計劃,其中一項活動便是短文創作比賽,希望同學能藉比賽反思一下,如香港沒有電力供應將會變成怎樣呢?是次比賽反應熱烈,有三百多間學校參加,並收到兩萬多份作品,有部份學校更是厚厚一疊的寄過來。緊隨其後,港燈亦會舉行一個「智惜用電智多星」的選舉,如中學同學過去一年曾於學校參加節約能源及環保的工作,可組隊參加。
楊玉珍認為節約能源並不是艱深的學問,其實跟日常生活有莫大關係。要實踐節省能源的目標,大家可身體力行,如用畢電腦或電視機後,不要讓它處於待機狀態,而是要完全中斷電源。又例如若上落兩層樓梯,可放棄乘電梯而選擇步行。事實上,政府部門和不少環保團體都有舉辦節約用電比賽,而港燈近年則戮力於推廣可再生能源,並成立了「港燈清新能源基金」讓學校申請,以期在學校發展、應用和推廣可再生能源。此計劃去年的申請情況十分踴躍,共有四十多間中、小學及大專院校申請;最終資助了十二間學校,合共一百萬元。今年度正接受申請,港燈已把申請表格發送給所有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希望今年申請學校數字有新突破。
楊玉珍表示,港燈在收到申請表格後會進行甄選程序。參加學校須以提高公眾和學界對可再生能源的認識,並為學生、教師和家長帶來效益為創作題目。屆時,港燈會邀請環保人士、能源諮詢委員會代表或區議會主席來擔任評審團,並針對六大準則來甄選,包括:創意、技術可行性、教育效益、成本效益、可持續性及環境效益。她指最近參觀過一間位於青衣的資助學校,其直立式風力發電機在安裝後卻因環境限制而難以發電,儘管如此,卻可以此作為教育工具,始終不失其教育意義。
她表示,港燈一直有舉辦發電廠和風力發電站的開放日,且大受學校歡迎,如學校有興趣帶領學生參觀,港燈亦會為學校安排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