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教導犯錯的小朋友
本文撮錄自6月19日播出的《家家有教》電台節目。
主持:鍾傑良先生、楊景輝先生(教統局高級學校發展主任)
嘉賓 ﹕劉余寶堃太平紳士 (臨床心理學家)
小朋友犯錯,家長自然不高興,但劉太認為現在的家長過於「問責」,往往花費不少時間和氣力糾纏於小朋友是否認錯的問題上。當老師邀請家長見面時,家長更會如臨大敵,認定小朋友在學校犯了大錯,但有時候老師約見家長,可能只是定期會面或想稱讚小朋友,而非責怪他們。作為父母應如何處理「見家長」的問題呢? 首先,家長不應抱著「見家長」便是大件事的心態,又或是恐嚇小朋友把他們頑皮的事告知老師等,這只會把老師塑造成一個壞人的形象,當小朋友遇到問題亦不敢向老師求助。其次,家長不要以為但凡老師要求跟他們見面,都必定是小朋友闖了禍;即使小朋友犯了錯,家長亦須了解當中的因由,子女是否有苦衷呢?家長應平心靜氣地跟小朋友傾談當中的原委,並藉此機會教育小朋友及替他們解決難題,避免以後重蹈覆轍。
鍾傑良問到,若小朋友犯了一些較嚴重的過失,如濫用藥物等,家長和學校在期望小朋友改過自新的同時,又應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劉太認為學校應趁此機會教導犯錯同學及其他學生不要濫用藥物。而家長方面,應繼續支持小朋友努力改善自己,而不是放棄他們。劉太指即使學生犯了錯,家長和學校亦須負上責任,故學校和家長應盡力協助小朋友步入正軌。
由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出版的《老師加油站》,旨在為老師提供專業意見以減壓、加油。全書十多篇文章皆由前線心理學家撰寫,主要探討老師在學校經常遇到的問題,如:工作壓力、工作繁重、被學生改花名等,並教導老師應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楊景輝又問到當小朋友挑戰老師權威的時候,老師應如何面對?她表示老師不須要覺得自己難以落台,且用幽默的方法去應變,學生會較容易接受。而當家長遇到小朋友不服權威時,亦可採用一些幽默的方法跟子女相處,或能令親子關係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