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基礎學習
題目:腦基礎學習
嘉賓:陳惠良( 腦基礎教育學會會長及導師 )
陳坤儀(腦基礎培訓導師)
蘇陳素明校長(啟思小學校長)
陳婉貞(大埔三育中學老師)
黃寶財教授指出近日報章上對教育語言上有很大爭議,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中英分流。他認為中學的教育應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以英語學習。雖然香港人的英語水平比台灣、曰本 、南韓和內地人高,但自中英分流後,很多障礙浮現。幸好孫明揚現正進行微調方案。他又認為學校應按學生的語言水平作出彈性處理。英中不應只用英文課本和只以英語授課,家長亦可放心即使子女讀上中文中學,亦有機會以英語上課。作為家長、老師和校長的,除了有顧慮之餘,更重要的是思考應對方法。
陳惠良解釋腦基礎學習主要是以腦科學作基礎,從而知道我們對子女的教育模式是否配合他們的腦部發展。以往左腦負責邏輯、語言,右腦負責藝術、音樂的說法已不合時宜。腦基礎教育學會參考很多有關方面的科學研究、數據,亦嘗試以新角度去探討更有效的教學方法。舉例來說,人類將接收到的資訊存在短期記憶,然後腦部的前額葉會進行思考、綜合,將資訊消化才會成為長期記憶。而老師可以安排學生討論所學到的知識,一來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二來亦可增強他們的記憶。此外,大腦的不同部份負責不同的功能,顳葉負責語言;枕葉負責視覺;頂葉負責觸覺、感觀反應;前額葉才是負責思考、分析。只要刺激前額葉,才能發展學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老師對課堂設計亦會因此作出適當的轉變。
陳坤儀女仕解釋,她在零二年跟從美國學者、腦基礎學習的先導者艾力贊臣學到這套腦基礎教學法。腦基礎教育學會將這教法推廣到老師身上,從而運用於課堂裡。期間,學會舉辦工作坊及觀課,務求老師得到全面支援。啟思小學蘇陳素明校長表示,教學法推行至今五年,發現小孩子可以有效和開心地學習。在學校層面來說,如果全體老師能一致地運用,腦基礎教學法效果才明顯。她亦表示作為老師的應不斷地學習,融合不同的教學方法以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態度。
腦基礎教育導師陳婉貞表示,教學法會令學生動機提升。她察覺到香港學生學習時比較靜態,經她運用學習法後,學生之間互動增加,亦較樂意參與一些高階思維及難度高的任務。此外,腦部經長時間學習後,心跳減慢,輸送到腦部的氧氣減少。了解腦基礎教育法的老師會懂得提醒學生深呼吸或站立以提神。他們亦能通過文字記憶、情景記憶、程序性記憶和反射性記憶來幫助學生,增加他們的成功感。
本文撮錄自1月6日播出,由羅曼穎及家校會主席黃寶財教授主持之香港電台文教節目《家家有教》。節目逢星期二晚上8時至9時在港台第五台(AM783 / FM92.3天水圍 / FM99.4將軍澳 / FM106.8屯門、元朗區)及港台網上廣播站(www.rthk.org.hk)同步播出。節目電郵ceu@rthk.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