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參觀博物館 認識爸爸媽媽的學生年代
題目:讓孩子參觀博物館 認識爸爸媽媽的學生年代
香港教育學院數社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梁操雅博士
香港教育博物館館長 歐陽詠敏女士
香港教育博物館館長歐陽詠敏女士指出,香港教育學院認為教育是可以很輕鬆自如,是很有意思的主題。教育涉及各階層人士,亦能反映香港歷史,故構思成立香港教育博物館。香港教育博物館位於香港教育學院大埔校園內,佔地約一百三十平方米,劃分不同的展示區。分別介紹香港教育的早期歷史;香港師範教育的歷史以及香港教育學院的歷史與現況。香港教育博物館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合作,借得展品。故館內展出遠至清代的八古文、三字經。歐陽女士表示讓孩子參觀博物館,認識爸爸媽媽的學生年代,能增廣他們的見聞。
香港教育學院數社科技學系助理教授梁操雅博士解釋,香港的教育發展很有特色,亦能反眏香港的歷史發展。所謂的「教育傳」工作亦分很多項目,博物館只是其中一個橋樑,讓公眾認識香港的教育歷史發展。而且,教育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很多教育方面的政策的演變對每個人所受的教育模式會有很大的影響。
香港教育博物館希望能向公眾展示多一點有關教育的藏品,除了同香港歷史博物館及文化博物館合作以外。它亦會與一些歷史悠久的學校合作,接受他們的捐助及借出的珍貴教育藏品。歐陽女士又指,他們所贈的藏品中,較為有趣的是不同學校的校服、書包及校徽。除此之外,他們藏有一九三七年的香港中學會考證書以及一九五零年的小學會考。一九三七年亦是香港教育署首年舉辨中學會考。館內除了一些歷史悠久的教育歷史和藏品之外,亦會借出一些錄影片。錄影片會有對教育工作者的訪問,以口述帶出「教育傳」的訊息。
歐陽女士希望教育博物館能不斷地擴充,他們亦正進行「網上博物館」計劃,將博物館內的設備、藏品上載互聯網上。香港教育博物館開放時間是星期一至星期日上早十時至下午五時, 網址是www.museum.ied.edu.hk。
本文撮錄自6月2播出,由羅曼穎及黃寶財教授主持之香港電台文教節目《家家有教》。節目逢星期二晚上8時至9時在港台第五台(AM783/FM92.3天水圍/FM99.4將軍澳FM106.8屯門、元朗區)及港台網上廣播站(www.rthk.org.hk)同步播出。節目電郵ceu@rthk.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