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理財策略

家長 > 親子資訊 > 港台親子節目 > 家家有教
 

兒童理財策略


關顯彬校長

關校長認為雖然香港被稱為「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可是從主流教育來看,由學前教育至中學,從沒有與理財教育直接相關的課程內容,遠遠落後其他發達國家。時下的兒童和年青人不擅理財,原因之一是出生於七八十年代的父母,成長於香港經濟急速增長的階段,物質豐富、講享受、講質素的生活,直接影響下一代健康成長。他觀察到一般人對財富的誤解,他認為人生有五個重要的財富價值戶口:知識、金錢、健康、人際關係和心靈。另一個誤解是一般人以為金錢價值等同自我價值,穿著名牌能提升自信。

不過,經歷過2008年金融海嘯的沖擊後,世人開始醒覺理財教育的重要。而兒童理財教育應該重視品德的培養,所以從價值觀開始。兒童理財是一種生命價值教育,理財教育等同生命教育和價值教育。兒童理財教育的四個重要價值觀,金錢非萬能,仍有多個財富戶口;自我價值應超越金錢價值;培養正確的生活觀念及良好生活理財習慣;認識家庭的經濟情況。

但如何令兒童建立正確理財觀念,考起不少父母。關校長自創多套教導兒童理財方法,有系統地逐步讓小孩認識金錢世界。四大系統,由如何善用零用錢,到確立正確金錢觀念,至建立理財品德,令兒童按部就班掌握。關校長指出,不少家長都會遇到應給多少零用錢予子女、如何教導子女善用零用錢等問題。家長可按本身經濟能力、子女實際需要,及自我管理能力考慮零用錢金額。目的主要是訓練孩子理財技巧。理財教育最重要是為孩子建立正確金錢觀念,「小朋友分不清『想要』或『需要』,所以應按年齡教育他們八個用錢方向,分別是認識、賺取、儲蓄、控制、花費、保護、投資及分享金錢。」在教導孩子認識金錢的使用方向時,可分階段、透過生活例子、習慣進行。如在孩子開始有零用錢時,可同時教他們應如何儲蓄、花費和控制,隨着孩子年紀漸長,可學習投資方面的理財技巧。

另一方面,家長還需培養孩子理財品德。理財品德是指建立小朋友對財富的正確態度,克制慾望及做好風險管理,時刻勤奮以達理財目標。他建議,可從六個理財核心價值入手,分別是理想、勤奮、責任感、自我裝備、自我控制及慷慨。他表示:「家長可在日常生活細節,灌輸理財品德予子女,如透過分享成功人士的理財故事、及分析不善理財的後果,令他們學會未雨綢繆。」

本文撮錄自2月2播出,由羅曼穎及黃寶財教授主持之香港電台文教節目《家家有教》。節目逢星期二晚上8時至9時在港台第五台(AM783/FM92.3天水圍/FM99.4將軍澳FM106.8屯門、元朗區)及港台網上廣播站(www.rthk.org.hk)同步播出。節目電郵ceu@rthk.org.hk

列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