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你我知多少
本文撮录自2004年9月30日播出的「家家有教」节目。
主持:钟杰良先生、陈刘玉莲女士(家校会副委员)
嘉宾:李瑞霞小姐 [教统局专责教育主任(教育心理 / 特殊教育)]
基於平等机会及全面参与的理念,香港的教育政策自70年代开始已鼓吹融合教育,希望弱能儿童亦能够上主流学校。李瑞霞指出,不少研究发现若他们跟普通小朋友一起成长,不论在学术上、社交上、沟通上甚至解难上亦有得益;研究同时发现,普通小朋友亦能因此而学会更尊重别人、接纳别人、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等。
融合教育照顾所及的学生,包括:轻度智障、自闭症、弱听、全失明及身体弱能。钟杰良问到自闭症在外表上较难辨识,那末,家长可循什么途径得知孩子是否患上呢?李瑞霞解释大部份患者在2岁前已有不少徵状,大致有三个较显著的表徵:沟通困难、社交困难及过份固执。如家长及教师怀疑小朋友患上自闭症,可到卫生处的儿童智能评估中心作测试。当小朋友一但被识别为自闭症儿童,亦可进入一些兼收弱能小朋友的幼儿中心、幼稚园,园中的专业老师可为儿童作个别训练,并了解他们的困难。至於小学方面,学校可按其校本政策来决定如何进行融合教育;可先统整其资源:资金、人力(家长义工和同学协助);然后,再於教学、课程及评估三方面作出适切的安排,好让弱能同学能发挥所长。
听众李女士来电表示希望了解一般学校的设施是否足以配合融合教育。李瑞霞认为随著学校改善工程的开展,大部份学校的设施已十分完善。学校亦可按需要,自行在校内进行简单的工程,如加设斜台。若学校在资金上有困难,仍可向教统局申请增补基金,以添置凸字机等简便器材。
中学教师李先生亦来电分享到其班中有一男生与其他同学相处不来,且喜欢独来独往,他的母亲表示儿子有自闭症的倾向;初为人师的他,应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李瑞霞建议李先生可先跟注校社工、学生家长,及其他主要科目的老师召开一个个案会议,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并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如有需要,更可邀请与学校有联系的教育心理学家参与会议。假若该学生未曾接受过自闭症的评估测试,李先生可在学生家长同意下,透过学校社工通知教统局的教育心理学家作初步了解,如有需要,可再转交儿童精神科医生处理。李瑞霞补充,教统局亦於2001年制作了一只资料光碟,名为「融合教育之自闭症篇」,可供老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