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学制(3) - 从家长及雇主的角度看新高中学制
本文撮录自2004年11月4日播出的「家家有教」节目。
主持:钟杰良先生、张国华博士(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主席)
嘉宾:区炜洪先生 (课程议会委员及成功系统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现时全港共有超过二十八万间中小型企业,占整体的97%;身为中小型企业董事总经理的区炜洪认为21世纪瞬息万变,学界亦不能闭关自守,应尽量配合商界的需要。事实上,雇主往往对毕业生有多方面的要求,如:他们的工作态度、自我认同等;而这些范畴其实亦可透过学校的通识教育培养出来,故他相信是次高中学制改革确实能照顾商界方面的需要。
张国华则认为商界只是社会的一部份,教育最终仍是要迎合社会的变化。他感到外界对通识教育寄予很大期望,但要将这理念实践出来,仍有多方面须要注意的地方:一. 考试的方法和评分准则;二. 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修毕这必修科后,有何得著;三. 通识教育包含个人、社会及科技多个单元,学校应如何施教。
事实上,设立通识的理念是想打破文理分科,并希望高中生能有广阔的知识基础;若不把通识列为必修科,理科生可能会基於工程学系或医学系的收生条件限制,而集中选修理科科目;到时候,恐怕只有文科生才会选修通识。故此,张国华相信把通识列为必修科是有其必要性的。他认同老师转教通识课程时,定会面对一定的困难;学校面对课程的转变亦须要时间调适,但却不能因为技术的问题而否定通识教育的理念。
区炜洪指出有些同学到外国留学,第一年的成绩相当优异,但第二、三年的成绩却持续滑落,这可能归咎於同学在思考能力方面的训练不足;故此,通识教育正好为学生开拓了一门路,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失败、应如何面对失败等思考性的课题。同时,区炜洪亦以家长的身份期望子女有美好的将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但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及多方面的技能。